作者: 邱靖嘉 主编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5-1

页数: 300

定价: 68.00元

ISBN: 9787101167696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明确提出“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概念,以三个版块十章的内容,以专题形式探讨了与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相关的若干问题,全面分析讨论了随着新媒体时代技术进步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历史学研究所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历史学面向公众的社会服务功能,历史学应如何向民众提供知识与思想的内容服务,并与各种大众传媒方式相结合,建立与社会大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呼吁历史教学转向培养专业学者、中小学教师和历史普及人才三者并重的新思路。

主编简介

邱靖嘉,1985年生,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为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宋辽金史、历史文献学、科技文化史。已出版专著两部《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金史〉纂修考》,发表各类学术文章数十篇。


目 录

前 言(邱靖嘉)
一、编撰缘起
二、内容设计


导 论


第一章 什么是“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邱靖嘉)
一、新媒体时代历史学研究的新特点
二、面向公众:新媒体时代历史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三、历史学与社会公众的互动
四、“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与“公共史学”的关系_26
五、“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课程设计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通识教育(邱靖嘉)
一、新媒体时代知识传播的特点及其对历史通识教学的挑战
二、转向以培养“历史学思维方式”为目标的通识教育
三、新文科视野下的历史学通识课程改革与实践


附教学案例:“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由来与传播(邱靖嘉)
一、问题之缘起:由电视媒体引发的思考
二、《宋史·司马光传》所载“击瓮”故事的史源分析
三、关于惠洪及其《冷斋夜话》
四、“活人”与“拯溺”:“司马光击瓮”故事产生的舆论环境


知识与思想的普及


第三章 历史学“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包伟民)
一、什么是历史学的思维方式
二、关于新媒体时代的历史学
三、岳飞形象塑造给我们的提示


第四章 历史通俗写作中的相关问题(虞云国)
一、历史通俗写作的意义与作用
二、历史通俗写作中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与通感
三、历史通俗写作与史料的关系
四、历史通俗写作中的体裁与表达


第五章 重返历史现场与人间烟火的公共史学(姜萌)
一、“公共史学”的基本概念
二、民间通俗史学的发展
三、重返历史现场·重返人间烟火


第六章 非虚构历史写作与历史普及(张宏杰)
一、非虚构历史写作对作者的要求
二、非虚构历史写作与专业历史写作的区别


历史学与大众传媒


第七章 如何写好历史故事(苗子兮)
一、有关虞弘的故事
二、解读和林格尔汉墓壁画


第八章 让历史走进影视故事(常彧)
一、故事:在历史与戏剧之间
二、影视剧中历史元素的浓度
三、融历史于戏剧——历史学研究怎样助益影视剧的创作
四、制造历史故事——历史元素影视剧的创作


第九章 新媒体时代考古文博知识的公众传播(耿朔)
一、“考古热”与文博探索类节目的兴起
二、文博探索类节目的制作与影响
——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三、音频节目的知识传播特点与录制应对
四、问题与思考


第十章 剧本杀中的历史学传播(骆文)
一、剧本杀介绍
二、历史学传播视野中的剧本杀
三、剧本杀与历史学的深度融合
——以剧本杀《兵临城下》为例
四、一些思考


后 记(邱靖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