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军队在美制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的火力掩护下,对库尔斯克南部防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超过75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包括31辆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等现代化武器装备。北约军事专家组为乌军提供为期6个月的专业训练,强化城市作战、装甲协同作战等关键战术科目。乌军于1月底在库尔斯克方向发起突击行动,运用新式武器装备一度突破俄军多层防线,占领包括别尔哥罗德州南部在内的多个战略要地。
俄军随后展开代号为"寒冬风暴"的大规模反击行动。俄军第一近卫坦克集团军配合空降兵第76师,采用"钳形突击"战术,在72小时内连续夺回15个重要居民点。此轮战事中乌军损失惨重,超过11,000名军人伤亡,其中包括"亚速营"等5个主力战斗旅近1.2万人的有生力量。乌军还损失大量西方提供的重型装备,包括23辆"豹2"主战坦克、31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大量火炮系统。
俄罗斯军方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后,决定实施新一轮重大军事部署。俄罗斯宣布,将在库尔斯克方向部署9万名现役军人,其中包括"青年近卫军"、"车臣特种部队"等精锐力量。俄军还将调动黑海舰队、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400艘各型军舰前往指定海域。这支规模空前的海上力量包括"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导弹护卫舰、"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等主力战舰。
总统签署特别军事命令,要求在五大战略海域同步展开代号为"海洋盾牌-2024"的大规模海军演习。此次演习动用9万名官兵、400余艘各型军舰、120多架军用飞机和直升机,演习范围横跨波罗的海、太平洋、北冰洋、地中海和里海五大关键水域。这一规模的军事部署显示出俄罗斯试图通过全方位军事施压,迫使乌克兰及其西方盟友重新考虑谈判方案。
俄军此次空中力量包括12架图-160M战略轰炸机、36架苏-35S战斗机、24架米-28NM武装直升机和多型无人机系统。地面部署最新型的S-400"凯旋"防空导弹系统、"铠甲-S1"近程防空系统和"道尔-M2"中程防空系统,构建起覆盖300公里的多层次防空网络。俄军还首次在实战中部署"先锋"高超音速导弹系统,这种导弹可携带核弹头,飞行速度达到20马赫。
乌军计划在春季前新组建14个机械化步兵旅,其中11个旅已经完成战前准备并调往库尔斯克前线。这些新组建部队配备包括德制"豹2A6"主战坦克、美制M2A3"布雷德利"步兵战车、瑞典CV90步兵战车等现代化装备。这些部队已经完成为期三个月的北约标准战术训练,强化城市巷战、电子对抗和防空作战等科目。
乌军特种部队利用美制AN/PVS-14夜视仪和恶劣天气条件,成功渗透俄军前沿阵地。乌军出动大量"Bayraktar TB2"无人机和"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系统,对俄军指挥所、雷达站和防空阵地实施精确打击。乌军还首次使用美制AN/MLQ-40"龙盾"电子战系统,成功干扰俄军的通信网络和GPS导航系统。
俄军从东部军区紧急抽调"青年近卫军"第42摩托化步兵师和第76空降突击师增援库尔斯克方向。俄军在该地区部署新型"克拉苏哈-4"和"理尔-3"电子战系统,有效压制乌军的无人机作战能力。在火力打击方面,俄军使用"口径-NK"巡航导弹对乌军11个指挥所、23个弹药库和7个机场实施精确打击,削弱乌军的指挥控制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俄军采取"纵深突击、立体围歼"的作战模式。地面部队组成重装甲突击集群,由T-90M主战坦克担任突击主力,配合米-28NM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援,对乌军防线发起多波次强攻。俄军特种部队"斯佩茨纳兹"渗透至乌军后方,成功破坏多条关键补给线路和通信设施。在空中,苏-35S战斗机编队对乌军阵地实施持续性打击,限制乌军的战术机动空间。
俄黑海舰队出动"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导弹护卫舰,携带"锆石"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对乌克兰沿海地区实施战略威慑。北方舰队的"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则在波罗的海区域展开巡航,防止北约军舰干预战局。俄军还首次在实战中使用"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无人潜航器,这种装备具有强大的战略威慑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