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近卫第20集团军第488摩步团第18营一个连队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伏击,激战72小时后,102名俄军官兵投降。

事发地点位于库尔斯克西北方向的斯科沃罗季诺地区,地形复杂,丘陵与密林交错。乌克兰武装部队一周前就发现俄军的战术调动。乌军设置一个纵深15公里、横向延伸8公里的多层次伏击圈。乌军在前沿阵地部署"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纵深区域设置多个机动打击小组,周边高地布置AN/TWQ-1"复仇者"防空系统和电子战装备。

俄军连队进入伏击区域后,遭遇高空打击。乌军投入超过30架各型无人机,包括土耳其产TB-2察打一体无人机、波兰"战隼"自杀式攻击无人机,以及大量改装的民用四旋翼无人机,对俄军装甲集群实施打击。俄军装甲部队被迫分散运动,打乱队形。

乌军地面部队开始收紧包围圈。美制M1150"突破者"反地雷车清除俄军仓促布设的地雷带。乌军装备的瑞典产AT-4轻型反坦克武器和英制NLAW反坦克导弹在近距离战斗中发挥作用,多辆俄军T-90主战坦克和BMP-3步兵战车被击毁。

8月8日夜间,莫斯科军区紧急调派第15独立摩托化步兵旅一个战术营增援,途中遭到乌军M142"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的打击。增援部队至少损失4辆T-90主战坦克、6辆BMP-3步兵战车和8辆装甲运输车,伤亡超过50人。增援行动搁浅,被包围的连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8月10日,俄军使用"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对乌军指挥所实施打击,乌方当日在库尔斯克方向损失1120名军人、12辆主战坦克、28辆装甲车辆和100余件军事装备,但未能改变被包围俄军连队的命运。

士兵证实,弹药即将耗尽、伤亡持续扩大时,连队指挥官借口联络支援部队,驾驶最后一辆完好的BTR-82A装甲运输车离开阵地。

该连队超过60%的士兵服役时间不足三个月,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车里雅宾斯克和秋明等地区的应征新兵,缺乏必要的战术训练和实战经验。

乌军装备的北约制式武器在火力精度、信息化程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例如,美制AN/TPQ-53反炮兵雷达系统可在60秒内精确定位敌方火炮位置,M142"海马斯"火箭炮系统的打击精度可达到米级水平。俄军仍在使用上世纪90年代的老旧装备。

此次投降事件暴露俄军在多个环节存在问题。从新兵培训体系来看,当前的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战争需求;从装备更新角度看,俄军现代化进程面临阻力;从指挥体系而言,基层军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需要改革。

类似事件影响俄罗斯在国际军事领域的地位。一些俄罗斯军事合作伙伴国已开始重新评估双边项目,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已暂停与俄方的军官交流培训计划。

美国及其盟国可能借此事件对俄罗斯施加更大压力。北约表示,将在下一轮军事援助计划中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俄罗斯在国际军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面临挑战。

俄罗斯国防部已成立专门调查组,对此次事件进行调查。初步结果显示,战前情报评估失误、战场通信系统不足、后勤保障体系失效等问题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的暴露,或将推动俄军进行新一轮军事改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