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天色阴沉,寒风像一把锋利的刀,割在人脸上生疼。“闯关东,还是去南方?”邻居王二柱问他。

李大山抬起头,眼神冷硬:“南方?去南方种什么?咱们这些种高粱和玉米的,难不成还能去插秧?去了也是讨饭的命。”

王二柱不说话了,他知道李大山说得对。南方的土地早就被地主和权贵牢牢抓在手里,普通农民想要分一口饭吃,怕是比登天还难。



更何况,南方战火不断,太平军和清军杀得血流成河,洋人又在沿海开着大炮,他们这些逃难的农民,去了就是随时可能被卷进一场战乱的亡命之徒。

但北边不一样,东北有大片的荒地,虽然天气冷,但只要有力气,能刨出地,种上粮,就能活下去。李大山看看怀里的孩子,咬牙道:“去东北,闯关东。”

九死一生的挣扎

他们带上仅剩的粮食,和村里十几户人家一起上路。夜里,寒风像鬼一样在荒野上嚎叫,孩子们被冻得直哭,女人们抱紧孩子,嘴唇冻得发紫。男人们裹紧破棉袄,互相搀扶着走。



这一晚,他们找了个破庙栖身。庙里冷得像冰窖,孩子们缩成一团,女人们把仅剩的干粮掰碎,一点一点往嘴里喂。李大山看着这一幕,心里像被刀剜了一块。他知道,这才刚开始,前路还有更难的关要闯。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到了东北。眼前是一片辽阔的黑土地,白雪覆盖在大地上,远处的山峦像巨兽一样沉默地矗立着。李大山跺跺脚,冻得麻木的双脚终于恢复了一点知觉。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里的生活比想象的更难。



刚落脚的第一晚,村里的一位老人因为受不了寒冷,夜里就没了气息。第二天,大家把他埋在雪地里,谁也没说话。

后来,他们开始开荒。冻土坚硬得像石头,铁锹砸下去,反弹回来,震得双手生疼。李大山咬着牙,挥起锄头一次次砸下去。整整一天,他的手掌磨破了,血渗出来,冻成红黑色的血痂。

“再干下去,你的手要废了。”妻子拿着布条,想给他包扎。

李大山摇摇头:“再不挖出来,今年就没饭吃。”



他们拼尽全力,终于在春天来临前开垦出一块地,种下第一批粮食。

新的生存希望

第一年,他们吃尽了苦头。冬天冻得差点没命,夏天雨水一来,地里又被冲得一塌糊涂。可他们挺住了。

第二年,粮食终于有了收成。李大山抱起一袋高粱,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活下来了。”



后来,越来越多的山东人也闯了过来。他们聚在一起,建起房屋,开垦更多的地,甚至开始做生意。东北的城镇里,渐渐多了山东人的面孔,他们的孩子在这里出生,他们的家族在这里扎根。

闯关东的意义

有人问李大山:“你后悔吗?如果当初去了南方,会不会过得更好?”

李大山望着远处的一片金黄的高粱地,沉默了一会儿,摇头道:“去了南方,我可能连命都保不住。这里虽然苦,但这里是活路。”



后来,东北成了他们的家。山东人的血脉在这里延续,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闯关东,不只是一次逃亡,它是一场生死之战,是一代人用血汗换来的立足之地。

他们不是不想去南方,而是他们知道,那里容不下他们。只有这片寒冷的黑土地,才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