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育产业独立评论

没写错,是"体育电竞化",在笔者看来,电竞体育化和体育电竞化,是两个行业共融发展的"两条腿"。

先向大家交代本文的背景信息:

2月16日,腾讯电竞在中国深圳举办"全球电竞共赢交流计划"。谁参加呢?除了攒局的腾讯电竞,还有亚奥理事会、名古屋亚组委、东南亚运动会代表、杭州亚运会主转播机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大国际体育单项协会、各国国家电竞协会及全球多家软硬件技术企业。

上述各方聚在一起讨论了两个内容,电竞体育化和虚拟/模拟体育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把各方讨论的第二个话题"虚拟/模拟体育的发展"描述为"体育电竞化",这也是本篇标题的由来。

在这一议题中各方统一了一个发展方向:传统体育项目需要找到和电竞的有效协同方式。

这句话您可以理解为"体育电竞化"的方向。

站在"体育电竞化"的角度,腾讯电竞举办"全球电竞共赢交流计划"的时间节点十分巧妙,因为在此次活动之外,行业正悄然发生一些具有关联性的重要事件。


01 "体育电竞化"的一个细节

2月13日,LGD电子竞技俱乐部官宣签约国际象棋选手丁立人。丁立人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国际象棋男子世界冠军。


国际中一些俱乐部也步调一致。几天之前,法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瓦谢尔·拉格拉夫与法国电竞俱乐部Team Vitality正式签约。此外,Gen.G也将来自印度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阿琼·埃里加西招致麾下。

这些国际象棋好手与电竞俱乐部牵手,短期目标均是争取资格,备战今年的电竞世界杯。

在与LGD牵手之后,丁立人转发了官宣微博并配文:"没想到电竞门外汉有朝一日也成为了电竞选手。"

双方官宣之后,我们与丁立人取得了联系,进行了一次独家采访。他坦言,自称"电竞选手"只是一个调侃,"其实我对电竞一窍不通"。他理解中的电竞或许与市面上热门的电竞项目画着等号,但在如今体育与电竞共融的大趋势下,我们将电竞选手视为他的标签之一也并无不妥。

在丁立人看来,电竞比赛和传统国际象棋比赛在选手体验的角度并无太大差异,只是竞赛载体不同,因此他并不排斥以电竞选手的身份登上新的赛事舞台。

这实际上已经指出体育与电竞"有效协同"的一个打法——竞赛体验的无缝衔接。这里大家也许会有疑问:国际象棋属于棋类运动,在开拓虚拟竞赛场景时所需要的技术成本极低,而其他更多传统体育项目所要求的虚拟技术更高,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技术问题自然需要专业人士来解决,但传统体育项目想要在"虚拟"中站稳脚跟的底层逻辑是想通的,虚拟体育项目不仅需要考虑自身如何撬动新受众群体,更需要考虑原本的传统体育运动员、观众人群如何接纳新竞赛场景。

不管虚拟体育项目的目标用户来自传统体育还是电竞领域,或两者皆有,竞赛体验、观众收看体验都是绕不过的坎。解决了体验问题之后,即可进入下一环节——提升赛事影响力与普及推广对应项目。

这一环节中,运用明星效应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策略。之前奥林匹克电子竞技周时,奥运冠军吴静钰等一众跆拳道项目名宿再聚首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现在,丁立人与其他海外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们瞄准电竞世界杯也噱头十足。

再打个比方,虚拟乒乓球项目,如果赛事能撬动樊振东、王楚钦、孙颖莎以及其他国际顶级球星前来比拼,又何愁赛事影响力。

吸引顶级传统体育明星参赛困难吗?随着电竞用户人群的日益庞大以及电竞成功入亚、电竞奥运会提上日程,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了。

在采访中,丁立人说:"各种电竞赛事确实是一个新的机会,对我来说也是新的挑战。我现在想,如果我能拿一些这种新兴大赛的冠军,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在电竞行业倾力推动,以及各类单项体育协会、亚奥理事会、国际奥委会等国际权威组织的支持与"背书"之下,传统体育运动员对电竞赛事的接受程度显著提升了。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两个行业在寻找"有效协同方式"的时候,电竞奥运会是一个优势。以国际象棋为例,在此次电竞世界杯之外,此前的奥林匹克电子竞技周中,国际象棋也是竞赛项目之一,这意味着在未来的电竞奥运会中,国际象棋亦有可能成为竞赛项目。

面对这样的可能性,丁立人也十分期待:"我们这些非奥选手,未来也有可能成为奥运选手,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水平,等待召唤。"

这句话实际上也能为构建虚拟体育生态的各方提供一个思路:在电竞奥运会的时代背景下,那些曾经的非奥项目是否可以成为重点发力对象?

起码在国际象棋这个项目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传统体育运动员的"电竞化",这或许是"体育电竞化"的一个缩影。


02 "有效协同"得突破赛事周期

传统体育运动员与电竞俱乐部的牵手,是传统体育项目与电竞"有效协同"的具象化表达之一,但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双方的牵手也需要突破大型赛事周期,形成常态化合作,这对两个行业带来的利好都会更明显。

仍然以国际象棋这个项目为切入点,其实在5年之前,我们就观察到一个传统体育运动员"电竞化"的案例。彼时,国际象棋大师中村光签约了北美电竞俱乐部TSM,即便如今双方的合作已结束,但中村光在个人品牌上已经实现了体育与电竞的共融。

5年前,中村光在Twitch上拥有57万粉丝,如今他的订阅粉丝数已经达到196.2万,其中有不少是电竞领域有国际象棋喜好的粉丝。凭借直播对弈,他成功在棋手之外开辟了"第二职业",与此同时,因其"电竞选手"标签,国际象棋也触达了更多电竞人群。

对于传统体育领域的部分现役/退役选手来说,通过电竞与虚拟体育的发展来拓宽&延长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当然更重要的是,针对虚拟体育的未来发展,此处列举中村光的案例并非要说明虚拟体育项目的普及需要传统体育运动员的长时间曝光,而是虚拟体育项目需要在电竞世界杯、电竞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之外,找到能与用户长期沟通的桥梁。

就如国内冰雪运动的发展,冬奥会、亚冬会只是契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结束至2024年4月,国内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13亿人。背后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大众冰雪运动赛事数量的增长以及冰雪运动场地数量的增长。

对于虚拟体育来说,这些桥梁可以是构建直播等多元内容生态,可以是常态化赛事活动等,只是直播平台本身具有聚合电竞用户的天然优势,传统体育运动员作为KOL也是更优选择。

行文至此我们能发现,在"传统体育项目需要找到和电竞的有效协同方式"这个议题下,作为核心角色的虚拟体育无论是大众赛事还是相关运动场地,或者其他符合电竞语境的"桥梁"等基建条件都还不够成熟。当然,在此阶段,上述不是问题,而是发展方向。

如文章开头所说,在笔者看来,电竞体育化与体育电竞化,是两个行业共融发展的"两条腿",从现在行业的发展成果来看,有亚运助推,电竞体育化的效果更明显一些,而体育电竞化,可能就像国内冰雪运动的发展一样,需要一个极具含金量的大型舞台,再来几次举国欢腾,以此来迅速催熟产业生态。

好的一点是,在"全球电竞共赢交流计划"找准方向的同时,行业内的步子已经迈出来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