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界,飞机设计师和机组人员之间,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小习惯——给飞机起“绰号”。每一个“绰号”都和飞机的外形、性能等特点紧密挂钩,就像飞机的专属“个性标签”。就像运20,因其庞大外观和体积,喜提“胖妞”这一昵称,既形象又生动。而有趣的是,部分军用飞机的“绰号”竟与日常食品产生了奇妙的关联,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飞天胡萝卜——Westland Lysander

生产:1936年

类型:协同作战与联络飞机

状态:已退役

这是一款在二战前夕及战争期间为英国军队服役的协同作战与联络飞机。这款飞机在法国抵抗组织的协助下,执行了大量秘密任务,利用敌后小型简易机场进行特工渗透与撤离。


据航空历史学家Stables和Vine记载:在二战初期,观察哨所将目标识别分为气球、飞机和Westland Lysander三类,因为其独特的外形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火鸡——TBF “复仇者”

生产:1941年

类型:鱼雷轰炸机

状态:已退役


由于TBF“复仇者”庞大的机身尺寸和相对笨重的飞行特性(与同时期的F4F野猫战斗机相比),护航航母上的水手们给它起了个“火鸡”的绰号。

豌豆射手——P-26

波音P-26战斗机因其独特的外形被称为“豌豆射手”,这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机于1932年完成首飞。作为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主力战斗机,它一直服役至1941年菲律宾战役。如今,仅存的两架原版P-26以及若干复制品在世界各地的航空博物馆中展出。

生产:1932年

类型:早期铝制单翼战斗机

状态:已退役


据史密森学会记载,波音P-26A开创了高性能全金属单翼战斗机的设计先河,这种设计理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标准配置。尽管P-26仍保留了开放式座舱、固定式起落架和外置机翼支撑等传统特征,但其革命性的设计完全颠覆了当时普遍使用的木质蒙布双翼飞机结构,标志着战斗机设计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飞翔的香蕉——H-21

Piasecki H-21 Workhorse/Shawnee直升机因其独特的弧形机身设计,被形象地称为“飞翔的香蕉”。这款直升机最初是为北极地区搜救任务而设计,具备出色的运载能力,可搭载2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12名伤员及2名医护人员。

生产:1952-1959年

类型:串联旋翼式军用运输直升机

状态:已退役

据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介绍,H-21“飞翔的香蕉”曾在美国空军、陆军以及法国海军、加拿大皇家空军和西德空军等多个军事单位服役。上图为美国国家空军博物馆现展出的CH-21B直升机,于1965年1月从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调拨入馆。

飞天土豆——X-24A

Martin-Marietta X-24A因其独特的外形被戏称为“飞天土豆”,是由美国空军与NASA联合研发的一款实验飞行器。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验证升力体飞行器的设计理念,并开展无动力再入与着陆技术的实验研究,这一技术后来被应用于航天飞机项目。X-24A采用寄生式设计,由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携带至高空后投放。


生产:1969年

类型:实验型飞行器

状态:已退役

此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保留X-24A原有框架的基础上,为其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三角形外壳。经过改造后,原本呈块状的“土豆”外形被流线型的三角构型取代,具有平坦的底部和圆滑的顶部。这一重新设计不仅使X-24A的升力面面积增加了一倍,还显著提升了其操控性能,使其能够在更短的跑道上实现安全着陆。其代号也随之改变为“X-24B”。

从“飞天胡萝卜”到“飞天土豆”,这些与美食相关的飞机绰号,串联起了军用飞机发展历程中的独特片段,它们不仅反映了飞机自身的鲜明特点,更从侧面展现了航空历史的丰富多彩。这些绰号,让我们在了解飞机性能与用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充满趣味的人文气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