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刘宗智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光影错落间,周慕云苏丽珍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今年2月14日情人节,由王家卫执导,张曼玉梁朝伟主演的《花样年华》导演特别版重新登上大银幕,释放出更多的想象空间,在影迷圈掀起一股小范围的怀旧潮。

更接近原始构想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2000年,《花样年华》将一段富于东方情调的爱情故事带到了世界各地,接连斩获多个国际性奖项,被不少影迷奉为“本世纪最经典的爱情电影”。


影片的灵感来自作家刘以鬯创作于1972年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对倒》。小说以香港为背景,借鉴集邮中的“对倒”概念展开叙事,描写两位素不相识的主人公淳于白与亚杏的平行故事线。结尾两人在同一个影院里看了同场电影,直到散场都不知道彼此存在,但在各自回家后,都做了一个与陌生人有关的梦。影片头尾的三段话也是从《对倒》长篇小说中摘录,并在电影结尾“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

《花样年华》没有直接改编《对倒》的情节,但在叙事策略、主题内核及美学形式上都有所借鉴。故事以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报社编辑周慕云(梁朝伟饰)与苏丽珍(张曼玉饰)成了邻居,两人因为各自的伴侣都有了外遇而开始见面,从同病相怜到暗生情愫的故事,爱情中的暧昧、克制、拉扯用镜头语言悉数呈现。


王家卫独特的影像风格,加上张曼玉、梁朝伟的细腻演绎,为《花样年华》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带来意蕴悠长的回味空间。雨巷里,周慕云和苏丽珍四目对视,平静之下情绪暗涌,每一次的目光交汇都如同一场微妙的试探时间向前流逝,而故事却从未终止。这种含蓄克制的暧昧,却更能勾起观众对爱情的想象。


日前发布的《花样年华》AI十问视频中,王家卫透露,最早的片名本是《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苏丽珍和周慕云的故事只是其中一段。他最初的构思是由电饭煲、方便面、便利店串联影片,因为这三个不同时代的伟大发明改变了男女关系,也解放了更多被时代局限的人。王家卫坦言,“这不是复映,而是首映,它让观众有机会看到一个更接近我原始构想的版本”。

诠释千禧年新可能

25年间,《花样年华》不断迎接着新的观众。无论何种年纪,都能从中收获不一样的感悟。在王家卫看来,“电影是写给时间的一封信,在不同的时候会读出不同的味道,我很好奇今天的观众看到这个版本会有什么感受。”

作为“史上最长版本”,25周年的“导演特别版”带来了更多“花样年华”的可能性。“何止98分钟,何止60年代”,重映前发布的海报中,画面色调一红一蓝,60年代的苏丽珍与千禧年代的新角色形成鲜明对比。从时长上来看,此次上映的影片时长为103分钟,比过去观众熟悉的版本多5分钟内容。全新画面里,熟悉的王家卫氛围感再度重现,张曼玉却不再身穿旗袍,而是以一身酷飒风衣的形象出现在便利店,周围环境充满现代气息。


相比60年代的隐忍克制,他们更坦然直接地表达情感。受到感情伤害的“苏丽珍”在店里狂吃蛋糕睡着后,店员“周慕云”偷偷亲吻了她。本应擦肩而过的两个陌生人,却在此刻拥有了超脱于便利店之外的关系。王家卫删除了苏丽珍回归家庭的段落,希望她成为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更加鲜明。这样的改动,不仅是对角色的重新塑造,也是对女性角色的一种新诠释。王家卫说,“上世纪60年代的苏丽珍含蓄却拥有稳定内核,2000年的苏丽珍洒脱更无惧束缚”。

限定版“世纪重逢”

《花样年华》的尾声处,周慕云来到吴哥窟对着树洞诉说自己的秘密,镜头略过那些古老的遗迹。在《繁花》原著作者金宇澄看来,之前看《花样年华》从没有感觉到这个镜头有这么长的时间:“就好像要告诉你这些民间故事、个人的故事在历史上不过就像是满眼风尘,这么荒凉。”他觉得,也许是因为上了年龄的缘故,在电影里,他看见的是一种沉重的浪漫和生活的不易,这令他感到非常伤感。


《花样年华》并非首次重映。早在2021年,该片的4K修复IMAX版已与观众有过“一面之缘”。王家卫执导的《东邪西毒》也曾推出过修复和重剪后的终极版,2018年《阿飞正传》同样曾在内地市场重映。此次《花样年华》特别版上映,可以看作是他在不断流变的审美格局中保持电影活力的实践案例。


无论是爱情的隐忍克制,还是“从电饭煲到便利店”背后折射出的男女关系变迁,又或者是看电影怀念自己的花样年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就像很多影迷所说:“经典永不褪色,这是属于每一代人的《花样年华》。”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特别版”将只在影院上映,不登陆任何流媒体平台,这一独家限定的概念,让《花样年华》更显珍贵。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