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社交媒体上,各类跑步技术干货铺天盖地。然而,其中不少是基于职业运动员的需求,并不完全适合大众跑者。
中国马拉松国家纪录保持者何杰最近在参加活动时,就为大众跑者带来了实用且诚恳的建议,帮助大家避开误区,科学跑步。
提升速度:大量有氧跑是关键
很多大众跑者想提升跑步速度,常常会参照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像间歇跑、法特莱克跑等。
但何杰指出,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职业运动员突破极限、追求极致速度,对大众跑者意义不大,还可能刺激心脏。
对大众跑者来说,提速的关键在于增强身体耐力,而积累耐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储备充足跑量。提速是身体从一个极点过渡到另一个极点的过程,在不断跨越极点中,耐力和速度会逐步提升。
何杰建议,日常训练时,大众跑者按比比赛速度稍慢的配速进行大量有氧跑。如果想提升比赛名次,那就是比别人多跑一点。
赛前饮食:牢记“吃与不吃”原则
关于赛前饮食,何杰给出两条实用建议:
一是要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他自己赛前习惯吃面条和面包,大家可根据自身饮食偏好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
二是要注意忌口,这得依据个人饮食习惯。基本原则是平时没吃过或很少吃的食物,赛前几天别吃。
很多跑者去外地参赛想尝当地美食,若食物从未吃过,建议赛后再尝,赛前避免,因为尝试新食物可能导致肠胃不适,影响身体状态。何杰自己赛前会忌口生冷和辛辣食物。
睡眠保障:身体恢复与提升的基石
睡眠对跑者至关重要。在睡眠中,身体会进行诸多生理调节,比如平衡激素分泌、修复与生长肌肉、补充能量等。
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旺盛,能助力肌肉修复和生长,增强肌肉力量,降低疲劳感与受伤风险。
良好睡眠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排出运动废物和毒素,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提升整体机能和运动表现。
相反,缺乏充足睡眠会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训练效果和比赛发挥,增加受伤几率。
力量训练:不可忽视的跑步助力
许多跑者只专注跑步,忽略力量训练,这其实是个误区。这里的力量训练指跑步专项训练,主要针对腿部肌肉群、臀部肌肉群以及核心肌群。
具体训练项目有深蹲、硬拉、臀桥、平板支撑、侧平板支撑、仰卧抬腿等。
这些训练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改善跑步姿势和效率,减少运动损伤。
碳板鞋:正确认识与选择
碳板鞋近年来在跑步圈备受关注,其设计原理旨在为跑者提供额外的推进力。碳板通常被置于鞋底中间层,利用其独特的弹性和刚性,在跑者蹬地时储存能量,并在离地瞬间释放,帮助跑者更轻松地向前推进,一定程度上提高跑步效率。
然而,碳板鞋并非适合所有跑者。对于精英跑者而言,他们具备出色的跑步技术和强大的肌肉力量,能够充分利用碳板鞋的特性,在比赛中发挥其优势,提升成绩。
但对于大众跑者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很多大众跑者的跑步技术尚未成熟,肌肉力量也相对薄弱。穿着碳板鞋进行日常训练,可能无法正确驾驭碳板鞋带来的额外推进力,反而容易破坏自身的跑步节奏,增加受伤风险。
比如一些大众跑者在穿着碳板鞋跑步时,由于不适应碳板的弹性,导致落地时冲击力分布不均,给膝盖、脚踝等关节带来更大压力,引发疼痛甚至受伤。
所以何杰建议大众跑者,日常训练时谨慎选择碳板鞋。如果自身跑步技术还不够熟练,肌肉力量不足,最好还是选择普通的跑鞋,待技术和力量提升后,再考虑尝试碳板鞋。
尤其不建议穿着碳板鞋进行大量的日常训练,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赛后恢复:排酸跑与正确休息
很多人跑完马拉松后身体极度疲惫,就立刻睡觉,甚至第二天还昏睡。何杰指出这做法不对。跑完马拉松身体堆积大量乳酸,赛后第二天要通过低配速慢跑来排酸,也就是排酸跑。
何杰赛后第二天也会进行排酸跑,通常以 420 - 430 的配速慢跑一小时。大众跑者可根据自身速度调整配速,但至少要慢跑一小时,让肌肉放松,帮助身体尽快恢复,以便进入下一阶段训练。若完赛后实在太累,也可以泡温水澡促进排酸,缓解肌肉酸痛。
此外,何杰特别提醒大众跑者重视参赛安全。不少跑者为追求成绩,身体发出危险信号还拼命跑,这可能导致伤病甚至心脏骤停。
他以自己为例,曾在训练中突然心脏刺痛,即便作为职业运动员也得放慢速度休息。
每个人身体和大脑都有疲劳点,超过这个点还强行跑极易受伤,察觉身体信号时一定要及时休息。跑者要记住,参赛的最终终点是安全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