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皮肤都不是无瑕的,免不了有些斑斑点点。
对于这些皮肤表面的瑕疵,只要不是太影响美观,没出现什么不适,很多人就不会在意,尤其是男性或上了年纪的人。
殊不知,有些斑点不痛不痒,并不意味着没事。
例如,以下2种小黑点,一旦发现,应密切观察其发展变化,必要时应去医院就诊!
一旦皮肤出现这2种小黑点,当心是癌找上门!
1.多变的小黑痣
小黑痣很常见,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正常人体表平均有15~20颗黑痣)。
根据黑色素细胞在皮肤组织层次上的分布,医学上将黑痣分为交界痣、皮内痣、混合痣(复合痣)三种——
交界痣:黑色素细胞分布在表皮与真皮交界处,这种痣扁平,颜色较深,多位于手掌、足趾及外阴部。
痣细胞怕遭遇激惹,若局部外伤或感染,易发生恶变,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手术切除,千万不要盲目到美容店或小诊所做不完整的切除或激光烧灼。
皮内痣:黑色素细胞分布在真皮内,表面光滑,可长汗毛(许多人称毛痣),常高出皮肤表面,性质较为稳定,不容易癌变。
混合痣:兼有交界痣及皮内痣的特点,一般不用治疗,日常观察即可。
如果发现黑痣短期内变大、色素加深,或有瘙痒、疼痛、破溃时,往往提示恶变的可能,此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规手术,同时送病理学检查,以确认是否癌变。
图源:壹图网
一般来说,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可以用5个字母——ABCDE来概括,并可据此区别普通黑痣和恶性黑色素瘤。
A:不对称性(Asymmetry)。普通痣常呈圆形或卵圆形,两半对称;恶性黑色素瘤常为不规则形,将其一分为二时,两半不对称。
B:边缘不规则(Border Irregularity)。普通痣边缘光滑,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恶性黑色素瘤多边缘不整,参差不齐,呈锯齿状等。
C:颜色改变(Color Variation)。普通痣多为黑、褐、棕褐等单色;恶性黑色素瘤常掺杂多种颜色,或几个月内颜色突然加深,变黑、变蓝,或开始褪色。
D:直径较大(Diameter)。普通痣一般小于5毫米;恶性黑色素瘤会在短期内迅速增大,直径超过5毫米。注意,直径大于1厘米的色素痣最好切除作病理学检查。
E:隆起(Elevation)。一些早期黑色素瘤整个瘤体会有轻微的隆起(高于皮肤表面)。
除此以外,早期黑色素瘤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溃疡、破溃后反复不愈;晚期黑色素瘤则容易发生肺部、肝脏、骨头或脑的转移,眼球和直肠来源的黑色素瘤容易发生肝脏转移。
总之,黑色素瘤病情发展快、转移率高、治疗难度大,是皮肤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瘤种。晚期黑色素瘤预后非常差,不到10%,死亡率较高,大家千万要高度警惕。
好在,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仅通过手术切除原发病灶便可获得90%的治愈率。
2.神似小黑痣的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皮肤低度恶性细胞癌,好发于鼻旁、下睑、耳后、头皮部位,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痘痘”型:最多见,呈现为灰白色或蜡样的小疙瘩,形似痘痘,有些许透明且带有珍珠光泽,质地坚硬,挤不掉也消不了,会逐渐扩大。
浅表型:少见,表现为鼻侧的红色鳞片状皮损,可伴有轻度糜烂。
硬化型:少见,恶性程度较大,其边界模糊,呈黄白色斑块,常有溃疡、出血、结疤等症状,容易与疤痕混淆。
色素型:较少见,常有棕色或黑色的色素沉着,与小黑痣非常相似,别说是普通人,非皮肤病专业医师都容易将基底细胞癌误诊为痣。
再加上,激光的反复刺激可能会“激活”痣细胞,加速其癌变。因此,如果想祛痣,最好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会先甄别痣的良、恶性。
图源:壹图网
好在,基底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没有黑色素瘤那么高,是相对良性的,而且它生长演变缓慢,除个别病例外,很少有转移,可在十几年内处于较稳定状态,局部侵犯周围正常组织的程度也相对较轻。
在治疗上,除彻底的手术切除外,还可以根据瘤体大小、部位等,选择激光、放射线治疗和化疗等,其预后大都是好的。
因此,对于基底细胞癌,大家不必太多担心。
当然,到底是让人谈之色变的癌症,日常注意观察还是需要的,若出现异常就去医院就诊,尽早处理。
(健康养生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