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5开天辟地
1956年,国家将直5的试制任务交给哈飞。对于当时的航空人来说,这项任务何其艰巨。但航空人克服万难、奋力拼搏,终于在1958年12月14日,实现直5直升机成功首飞,这是中国直升机向世界发出的第一声呐喊。
初尝胜利的航空人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牢记自己的使命,立志要为祖国研制出更多的机型。我国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轰5、第一架中型喷气轰炸机轰6、第一架水上反潜轰炸机水轰5、第一架涡轴直升机直6……一个个承载着航空人汗水与心血的新型号陆续出现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型号谱系图上。
自力更生 二次创业
上世纪70年代末,哈飞直5、轰5等主力机型相继停产。改革开放后,为了求生存、图发展,哈飞开始了“军转民,内转外”的二次创业。80年代初,哈飞全额贷款引进法国“海豚”直升机生产技术专利研制直9直升机,并成功实现直9国产化,使我国直升机制造技术一举向前跨越30年,为中国直升机工业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之路。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哈飞率先按照国际最新适航条例研制运12通用飞机,开创中国民机适航审定先河。
进入新世纪,哈飞借助原有平台陆续研制出一系列新型号。在直升机领域,相继推出AC系列民用直升机,2010年又成功研制直19直升机。在通用飞机领域,在运12Ⅱ、运12Ⅳ基础上,成功研制运12E和新一代双发涡桨通用飞机运12F,多个型号的成功研制实现了哈飞产品的“全面开花”。
“争气机”扬军威、壮国威
香港回归在即,哈飞生产的直9直升机是“进港机”,也是“争气机”。“香港回归,雪百年国耻,必须用国产直升机。”航空人信念坚定。但受刚刚国产化的直9需要在生产中继续验证等因素制约,直到10月份,原定年底交付的6架机却一架都没有交付。“绝不能辜负党中央的重托,绝不能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面对重重困难,大家拼了。
在最后两个多月里,生产现场多架机同时开工,几百名技术人员、总装工人交叉作业,他们期待创造奇迹,他们必须创造奇迹。哈尔滨的寒冬,滴水成冰,这里的人们却总是汗流浃背。苦心人天不负,随着第一架机总装下线,紧跟着第二架、第三架……他们仅用2个多月就完成了8架机的总装下线。1997年7月1日,直9在风雨中进驻香港,扬军威、壮国威,这是航空人为香港回归献上的一份厚礼。
推进民机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目标,近年来,哈飞统筹质量效益和规模结构,持续推进五大产业协调发展,民机方面,立足民机专业化高质量发展,着力筑牢支撑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民机“稳定器”。哈飞系统谋划布局,向天津布局业务能力和生产线,充分利用天津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以打造天津民用直升机发展平台为己任,加快建设设计保证系统、生产质量系统、运行支持体系三大管理体系,以及市场营销能力、研发设计能力、集成制造能力、集成供应能力、运行支持能力五大核心能力,着力打造集研发设计、集成制造、运行支持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中心。同时聚力锻造AC332直升机明星产品,让国产民机更好服务国家、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