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赵孟頫一生当中写就的最后一幅字,此作就是《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此作是送于当时隆教寺的高僧主持祖瑛和尚的,在众多赵孟頫的书作中可以发现他写经还是挺多的,可见他是喜爱礼佛之人,更是与佛门中人来往密切。

祖瑛和尚在当时的元代是一位学误解渊博、心境超脱的高僧,在当时的佛教中名气还是比较高的。

他曾住持杭州万寿寺,而此次即将前往昌国 州隆教禅寺担任住持赵孟頫与祖瑛和尚往来密切,志同道合。听闻祖瑛和尚这一任职变动,赵孟頫心中满是感慨与祝福。

于是,怀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赵孟頫挥毫泼墨,创作了《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以表送别与勉励之意。


此作的创作背景就是这么一件事,《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创作于至治元年(1321 年)12 月,此时的赵孟頫已 68 岁高龄,次年夏天他便逝世了。该作品为纸本,纵 47.7 厘米、横 333.5 厘米 ,疏的正文共 25 行,每行最多 7 字。


此作是赵孟頫的大字行书之作,在用笔上极为精妙,运笔婉转停匀,笔画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毫无生硬之感。在这件书作之中,赵孟頫将“二王”、李邕、黄庭坚、苏轼笔法熔于一炉。


结字宽疏扁方,字形遒丽妍润,疏密得当以横取势,这或许与他晚年酷爱李邕书法的影响,从中学到的间架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每个字都是宽扁的同时又向右上倾斜。

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适中,字与字之间疏密有致,虽为行书却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的感觉。虽是行中夹草,方圆并用,但并不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增添了几分自由洒脱的气息。







赵孟頫一生的书法风格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他早年学习的是宋高宗赵构的书法,中年又转学钟繇及王羲之、王献之诸家,而晚年的他却偏爱李北海书风,所以在此作中便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李北海的书风。

令人惋惜的是,写完这幅作品后的第二年 6 月,赵孟頫这位一代书画大家怅然离世。《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也因此成为了他书法生涯的完美谢幕之作。

声明: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