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军东部战区2月12日发布声明,美国“强生号”驱逐舰及“鲍迪奇号”海洋测量船穿越中国台湾海峡,称解放军组织海空兵力对美军舰艇的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
美军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挑衅。因为,特朗普不想装了,他要直接面对中国。
特朗普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加征25%关税的举措,再次点燃了中美贸易战的战火。尽管这一关税政策覆盖了多个国家,但其核心矛头显然指向中国。路透社的报道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虽然对美国直接出口不多,但特朗普表示,中国的钢铁出口已迫使其他国家向美国出口更多钢铁,且其中有部分可能是中方透过第三国转运或加工后,输往美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网图)
《纽约时报》的报道更是指出,尽管这项关税是涵盖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和铝,从供应量排行来看,主要针对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和韩国等美国盟友,但其核心直指特朗普长期的对手:中国。报道指出,中国钢、铝产量相当于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甚至更多。近期有更多低价钢、铝流向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而这些国家又将更昂贵的本国产品销往美国。
面对这样的局势,我们需要从经济、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三个层面进行客观分析。
经济层面:美中产业结构的较量
美国以关税手段保护本土产业,主要目的是刺激国内制造业回流,减少对外依赖。然而,中国的钢铝产品虽然直接出口到美国的比例不高,但由于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中国的低价产能仍在通过第三国间接进入美国市场。因此,特朗普的政策不仅影响中国,也冲击了加拿大、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出口模式,导致国际贸易体系的连锁反应。
从短期来看,中国钢铁行业确实面临一定压力,A股钢铁板块出现下跌。然而,美国自身也难以独善其身,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最终可能会转嫁给本土企业和消费者。从长期来看,中美经济已经深度交融,单靠关税手段难以真正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地缘政治层面:特朗普的战略考量
特朗普的这一举措不仅仅是经济手段,更是一种政治策略。首先,美国正面临通货膨胀和产业竞争力下降的问题,保护主义措施可以迎合部分选民的期待,尤其是在制造业重镇。其次,这也是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延续,旨在遏制中国的经济扩张,尤其是在半导体、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中国,还包括其他经济体,例如欧盟和日本。这表明,美国正在通过“全面加征关税”来重新塑造全球贸易体系,使其更有利于自身利益。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对美国制造业有利,但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关系恶化,甚至影响美国的全球供应链稳定。
国际关系层面:全球化背景下的反制手段
中国的应对手段可能包括向世贸组织申诉、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推动人民币汇率调整等。然而,相较于2018年的贸易战,中国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多个领域已经取得突破,对美方的依赖度降低,这让中国在博弈中更加从容。
不过,美国依然掌握着关键领域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芯片、航空、医药等行业,未来特朗普政府可能进一步扩大关税范围,甚至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从而加大对中国企业的制约。面对这种局势,中国需要在确保自身经济韧性的同时,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的合作,以减少对美依赖,寻求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对中国产生影响,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供需格局。相反,这种极端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甚至影响美国自身的发展。未来,中美双方可能仍将在经济、科技、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展开较量,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孔帆)
(华人论坛为一家之言 不代表本报立场)
(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向东向西eastwest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