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又出事了。2月14日,有网民发布视频,反映其通过花小猪App下定三亚到海口的顺风车订单,乘车后行驶过程中多次提醒司机不能开车的同时操作手机,结果司机恼羞成怒将其赶下车。

三亚市交通运输局对此发布通报称,经核实,网民反映情况基本属实。目前,派单的一喂顺风车平台已对涉事司机账号永久封禁,将于1-2个工作日向网民退还该笔顺风车订单费用。对网民下车后产生的出行费,一喂顺风车平台已联系网民提供有效凭证并予以补偿。

对于这个处理结果,可能不会让大多数的公众满意。作为接了乘客订单的顺风车司机,有责任义务把对方送到目的地,居然在半途就把乘客撂下了,无论从职业精神,还是契约意识上看,都是极为欠妥的做法。有关平台向乘客退还有关费用,并做出经济补偿,也体现了负责任的态度,但对涉事司机的处理,只限于对账号永久封禁,还是让人感觉有点“轻描淡写”。毕竟,从人们的常识来说,违规驾驶、驱赶乘客,涉事司机如此恶劣的行径,无论如何来看,都不该仅是丢个账号的事情。

然而,从法律上讲,顺风车平台对涉事司机的处理并不唐突。从性质上看,该顺风车的订单属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对于这种合乘各方自愿的民事行为,相关权利义务等,由合乘各方依法自行约定并分担,不能简单地与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混为一谈。换个说法,在顺风车这种特殊的“搭伙”运行模式下,司机并没有获得如同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经济利益,那么出问题后,也就不能承担过重的后果。

基于顺风车平台只是合乘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运输经营者,其与涉事司机之间,也并没有雇佣关系,所以能打下的最重板子,也就是永久封禁司机的账号罢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去年年底,天津曾发生“19岁女学生搭乘嘀嗒顺风车被扔在高速”事件,平台采取的措施,也是全额退还乘客顺风车车费,对涉事车主账号予以封禁。问题是,这种“马后炮”的做法,并不能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从长远来看,对于顺风车这种社会普及度较高的新事物,需要有的放矢进行规范。目前,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试水。比如,广东惠州市交通运输局于今年2月7日正式印发《关于私人小客车合乘出行的若干规定》,明确合乘服务性质、平台责任及费用分摊标准,并划定与非法营运的界限。回到这起事件,如果有了一部地方性法规或者是规范性文件,那么就能按图索骥处理。这种方法对于其他地方,不无参考借鉴的意义。

当然,对于顺风车风波中的违法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在这起风波中,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操作手机,对乘客安全、道路安全极不负责任,也应当受到处罚。而这也是规制顺风车乱象的应有之义。

文 柳宇霆(法律学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