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东北缘,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夹缝中,民勤人用文化基因谱写着绿洲传奇。这座曾被风沙撕扯的县城,正在将文化密码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异彩。

治沙人的铁锹翻动间,埋藏着四千年前沙井文化的基因片段。民勤博物馆里,青铜器上的鹿形纹饰仍在诉说先民对自然的敬畏,这种敬畏化作当代治沙人年复一年的梭梭种植。当非遗传承人用红柳枝条编织防风固沙的笆子,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完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在青土湖畔,民勤曲子戏的唱腔与波光粼粼的水面共鸣,生态修复的奇迹正在演绎新的文化叙事。

沙葱产业悄然演绎着文化赋能的现代神话。曾经荒漠中的野菜,经由食品科学家的匠心独运,化作高端养生食材;沙漠日光晒制的民勤羊肉,搭乘冷链专列走向全国餐桌;蜜瓜种植基地里,农事体验与电商直播碰撞出新业态。这些蜕变背后,是民勤人对土地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将农耕文明智慧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文化自觉。

数字技术正在重构文化传承的时空维度。苏武牧羊的传说通过全息投影在沙漠实景重现,沙井文化遗址的AR导览让历史触手可及,民勤小曲戏的抖音直播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戏迷。当3D建模复原传统农耕机械,文化基因库的数字化工程悄然启动,为文明传承安装上"双保险"。

这片绿洲见证着文化赋能的深层逻辑:不是简单的文化元素堆砌,而是让文化基因融入发展血脉。从防沙治沙到生态富民,从文物守护到文创开发,民勤人正在书写一部新时代的"绿洲启示录"。当文化真正成为发展的内生动力,民勤的美丽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明延续的生动实践。

作者:聂兵远

编辑:周旦

审校:李筱

责任编辑:闫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