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游客在黑龙江哈尔滨群力音乐公园和巨型雪人合影拍照。人民图片

“跟着赛事去旅行”,这一站,黑龙江哈尔滨接棒。

2月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圆满闭幕,但盛会承办地哈尔滨的热度仍在持续。同程数据显示,进入2月以来,以哈尔滨为目的地的国内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二成,哈尔滨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六成。

“尔滨”背后的“成功学”与“后亚冬时代”的蓝图究竟是什么?

借助赛事东风

哈尔滨文旅再迎新热潮

3年前,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图景照进现实。现如今,以冰雪为媒,借助亚冬会召开的契机,哈尔滨文旅再迎新高度。

自2024—2025冰雪季开启以来,网红城市哈尔滨冰雪旅游持续火爆。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6%;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144.7%,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花费均达到历史峰值。

紧接着,哈尔滨正式进入亚冬会时间。华住集团数据显示,2月7日—12日期间,华住哈尔滨地区的酒店整体入住率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近13个百分点,尤其开幕式以及首个比赛日,酒店整体入住率达到90%以上。

哈尔滨地标式打卡景点冰雪大世界是亚冬会开幕式分会场,其巧妙地将亚奥理事会成员以冰雕的形式呈现。中央大街上的俄式建筑群散发着浓郁的异域风情,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手作产品传承着古老技艺,让游客在欣赏冰雪美景的同时,感受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逼真且精美,马迭尔雪糕也满足了我的味蕾,短道速滑比赛紧张又精彩……这些体验让我忘却了哈尔滨的寒冷。”“南方小土豆”吴若青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哈尔滨很好,下次还来,带着家人一起来。”

“亚冬会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赛和旅游,进一步推动了哈尔滨冰雪经济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冬会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融合的方式,为哈尔滨带来更多的冰雪消费场景。同时,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火爆能够带动冰雪产业链、供应链等的完善和发展。在亚冬会等赛事的牵引下,冰雪经济正加速成为拉动哈尔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顶流”背后

哈尔滨的“成功学”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放签证“大礼包”,而哈尔滨作为东北亚空中走廊枢纽,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据同程旅行数据,2025年哈尔滨入境旅游订单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三成,跻身国内入境游热门城市前三位。

这意味着,哈尔滨除了要招待来自国内的游客,还要招待不少外国游客。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在哈尔滨亚冬会组委会举行的赛时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哈尔滨为所有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比如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东北虎林园、极地公园、伏尔加庄园等各大景区景点均设置中英语指示牌与导览图,配备多语种讲解员,园区广播提供多语言服务;支持移动支付及护照购票,满足外籍游客需求;中央大街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并为游客提供临时休息、姜茶热水、行李寄存等服务;餐饮住宿、公共交通等行业进一步提升外语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为外籍游客打造更佳的旅游体验。

此外,旅游企业也助力亚冬会的相关保障工作。中国城市报记者从同程了解到,同程在哈尔滨站和哈尔滨西站设立了两个“志愿者服务站”——同程旅行会员服务中心。据介绍,两个服务中心自去年9月4日起投入运营至今,已累计为超过5万名旅客提供免费的问询、热水、手机充电、过站休憩等服务。同时,同程还在两个服务中心为新老会员免费送出超过1万份具有冰城特色的伴手礼,并结合时令节气,送出诸如冰箱贴、明信片、冰棍儿、滑雪护目镜、行李箱罩等礼物,为“尔滨”的花式宠粉锦上添花。

不少酒店为入住客人提供特色伴手礼,有冻梨、冻柿子等北方特色水果,以及暖宝宝、防雾眼镜布、酒精湿巾、口罩等日用品;特别为女士准备了护手霜、面膜等美容护理用品,为老年人与儿童提供特色适老、适幼物品,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东北风情与亚冬会热情。

中国城市报记者从华住集团获悉,针对因冰雪运动而产生的特殊需求,华住旗下部分酒店还额外提供雪具寄存、寄送以及专用烘干等服务,大大方便了携带滑雪装备出行的游客;而靠近雪场的酒店甚至增设了接送巴士和代叫车服务,还会帮忙寻找滑雪“搭子”,为热爱冰雪运动的游客进一步优化了出行体验。

除了暖心服务外,哈尔滨成为“顶流”的背后也自有一套逻辑。盘和林认为,哈尔滨最大的优势在于抓住了网络社交媒体的流量,不断制造社交话题。比如在哈尔滨“营业”的白狐狸,其可爱造型非常适合游客拍照,吸引了很多女性游客。“她们未必是奔着亚冬会去的。当前的年轻人,更喜欢具有情绪价值的旅行,而哈尔滨显然抓住了年轻人的新需求点。”盘和林分析道。

此外,哈尔滨人的热情同样是这座城市的加分项。“如果本地人冷冰冰、没有人情味,对外地游客爱答不理,那么这个地方即使有再好的自然、人文资源也无济于事。”盘和林称,哈尔滨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做生意不缺斤短两,坚持诚信经营,热情待客。“有些东西虽然很基础,但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综合素质。”盘和林说。

盛会过后

哈尔滨该怎么做

从北京冬奥会到哈尔滨亚冬会,赛事场馆与冰雪景点紧密联动,体育和文旅不断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以赛事拉动场馆活力、以运营盘活冬奥遗产,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蹚出的“后冬奥时代”路子。据了解,张家口市积极推动冬奥场馆由单一体育功能向研学营地、旅居康养等多功能拓展延伸,带动旅游从“一季热”走向“四季火”。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涛介绍,冬奥村内经过精心改造的1920间房已经全部投入市场运营,目前入住率已超过80%。

有了张家口的珠玉在前,哈尔滨如何用好“后亚冬时代”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哈尔滨亚冬会执委会副秘书长、主新闻发言人柏志国称,亚冬会结束后,哈尔滨将充分把握冰雪体育发展的有利契机,以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哈尔滨核心区的建设机遇,依托改造升级后的亚冬会竞赛场地,积极谋划和承接举办一批观赏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国际国内高品质冰雪赛事。

哈尔滨如何打好“体育+旅游”这张牌,让“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潮在黑土地上继续涌动?

“冰雪赛事和冰雪旅游是哈尔滨的一大特色。”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哈尔滨一方面要形成一系列专业体育赛事,保持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增加一些群众可参与的冰雪旅游赛事,这类赛事的带动性其实更强。同时,在此基础上,将赛事的配套产品及服务做好。

值得注意的是,吴丽云还提到:“哈尔滨的‘体育+旅游’不仅是‘冰雪+旅游’,我们不要把哈尔滨的‘体育+旅游’变成冬季限定。毕竟冬季时间有限,最好可以延伸为四季都有的体育赛事。”

在盘和林看来,完善冰雪产业链、供应链也十分重要。“很多冰雪运动爱好者更喜欢就近参与,如果每次开展冰雪运动都要去哈尔滨,那么成本就太高了。”盘和林认为,哈尔滨应借机发展冰雪产业,将冰雪设备等“冰雪生意”做到全国,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当地。

此外,哈尔滨文旅业的腾飞还将带动整个东北文旅业的进一步发展。“不少游客,特别是跟团游的游客,本就喜欢串联多个城市的线路设计。因此,哈尔滨文旅的发展能够显著带动整个东北文旅产业的发展,从而助推东北全面振兴。”吴丽云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