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七届福州市工艺美术名艺人评选结果公布

陈国勇荣获“特级名艺人”称号

春节前

他还先后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入选“福建省乡村工匠名师”等


他和妻子郭元妤

更是同时获得

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引发业界轰动


右三陈国勇 左三郭元妤

从参与制作木胎大漆佛像,到主创夹纻大漆佛像,至今已专注佛像创作数十年的陈国勇,凭借着对造像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集脱胎漆器、莆田木雕、传统泥塑、西方雕塑等工艺于一体的夹纻佛像精品。

1975年

陈国勇出生于莆田木雕世家

自幼就跟随爷爷、父亲

帮助寺庙制作木胎大漆佛像

1996年

从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

不怎么情愿继承父辈衣钵的他

从事城市雕塑工作

但发现该工作并不是他所想要的

不久后

到福州创业发展的陈国勇

偶然从传统的夹纻艺术里

感受到漆艺的魅力

于是选择专注于佛像创作


为了创作出鲜活生动且能淋漓尽致展现千年佛像韵味的作品,陈国勇一有空就到世界各地寺庙观察学习,还数次到敦煌石窟采风写生,研究佛造像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努力参详他们的前世和今生。

接受世界各地的佛像审美洗礼和文化浸润后,陈国勇以传统夹苎脱胎技艺为基础,融福州脱胎漆器、莆田传统木雕、传统泥塑、西方雕塑等于一体,让麻布、漆与雕刻穿越千年相遇,进行新时代的演绎创作,创作出既带有东方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夹纻佛像作品:面容祥和,形体自然,线条鲜活,含蓄优雅,气韵生动,法相庄严。


《如愿》的含蓄自然

《古韵悠悠》的古今兼顾

《药师佛》的浑厚古朴

《释迦牟尼佛》的自在随心

在陈国勇创办的福州琢一工艺品有限公司展厅内,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夹纻佛像,这些色彩鲜艳、姿态千奇、神态各异塑像柔和逼真、质地轻盈,既不失福州脱胎漆艺精妙的技艺,又蕴含着西方美学的哲理思辨。而这一切源于陈国勇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坚持创新。

“以前传统的佛像,立7,坐5,盘3,也就是站立7个头的比例,坐着5个头的比例。但从现代审美来看,这样的比例并不协调。我会根据造像加以调整,比如,盘腿改成4个头,比例拉高10%到20%。”探寻东方古韵的同时,陈国勇将西方雕塑技艺融入作品中,以现代美学的灵魂来表现传统气质,让观者于脱胎造像中感悟东西方文化对话,从而领略到传统技艺与现代艺术的融合之美。


厚重古朴的历史韵味

含蓄优雅的艺术意境

生动鲜活的人物线条

眉眼神韵传递出的悠然自在

陈国勇不断超越自我

作品日臻完美

远销海内外

收获了不少重量级的奖项


2022年至2023年期间,他和妻子郭元妤搭档,在半年多时间内历经福州市第三届“闽匠杯”漆器制作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工艺品制作职业技能竞赛华南预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福建省选拔赛、全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总决赛、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的五场竞赛,斩获全国金奖,两人同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

如今,作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造像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州市脱胎漆器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写专家,以及福州大学、闽江学院等多所院校客座教授或导师,陈国勇还牵头修改国标《漆器制作工》、制定福建省地标《漆艺制品技术规范》等。


万物皆可漆

漆可融入和点缀万千生活

陈国勇认为

未来漆艺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技艺的延续

更应当与现代科技、设计、艺术等领域

进行跨界融合

探索全新的可能性

通过将漆艺与其他领域相结合

创造出更多元化、创新性的作品和产品

推动漆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记者 刘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编辑 徐强

监制 管慧 王臻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