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眸娱
曾经宣称坚决不撤档的《蛟龙行动》还是撑不住了。
2月14日,《蛟龙行动》官方发布通告称,将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与观众,虽然没有明确出现“撤档”二字,但与撤档也无异了。
紧接着《蛟龙行动》的联合发行方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也公开发布了密钥不再延期的通知,第四阶段的密钥发放时间截止2月16日,影片将不再发放第五阶段的密钥,这意味着2月16日之后,《蛟龙行动》就正式退出院线了。
选择“避战”的《蛟龙行动》以春节档票房倒数第一的成绩暂时退出了市场,春节期间博纳总裁于冬还在朋友圈掷地有声“《蛟龙行动》,绝不撤档”,最终还是没能抗住节节溃败的市场表现。
作为2024年投资最大的电影,《蛟龙行动》可以说是于冬的一次放手一搏,但堪称惨淡的票房对博纳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如今电影又面临撤档,接下来于冬又该如何带领博纳走出困境呢?
一步错、步步错
回顾《蛟龙行动》的上映之路,可以说是一步错步步错。
《蛟龙行动》真的不好看吗?作为在春节期间买票观看的普通观众,客观来说,电影真的不难看,打戏、潜艇大战都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就影片质量而言,在今年的春节档绝对算不上倒数第一,票房成绩沦落到垫底,这个“锅”一大半或许还要发行来背。
走错的第一步就是故弄玄虚式的宣发。映前官方在社媒分享了一段拍摄花絮,声称因剧本涉及我国潜艇机密,背台词时也得警惕着四周,看到外籍演员靠近就迅速将剧本收起来,甚至为了保密只能靠导演给演员口述台词。
正是这一段宣传花絮导致网友集体逆反,能够拍成电影的内容还算得上机密吗?宣发团队并没有与当下网络情绪对齐,网友普遍喜欢耍宝卖萌、接地气的官方,早就不吃高高在上、故作高深这一套了。
更何况这段幕后花絮还是故意剪辑而成的,演员张涵予在采访中澄清,事实是当时他拿着台词本背台词,准备开拍了所以赶紧将台词本放回口袋收起来,并不是为了防止外籍演员泄密。营销点的失误导致《蛟龙行动》在映前就遭到了一批网友的抵制。
走错的第二步就是在宣发上过度强调女性角色“佟莉”。
蒋璐霞饰演的佟莉是《红海行动》的原班演员,本人也是武英级运动员,这个角色深受观众喜爱,官方抖音发布的佟莉相关视频点赞量也要远高于其他视频,在传统意义上的男人戏中通过宣传女性角色来强调女性力量,其实可以看作是拓宽受众范围的一种手段。
但问题在于,“佟莉”在电影中的戏份非常少,并且角色最终走向了死亡,而演员蒋璐霞也是在点映看过影片才知道结局。随着点映内容的发酵,影片中关于“佟莉”的实际内容与宣发不匹配,引起了演员蒋璐霞粉丝的不满而发文声讨,因而又掀起了一阵舆论狂潮,遭到了大范围女性观众的抵制。
以女性角色为宣传点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没有货真价实的女性内容就试图吃“女性红利”,难免会造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即视感。
走错的第三步就是提前点映试图抢跑。今年春节档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以预见的,为了抢先一步招揽观众,原定大年初一上映的《蛟龙行动》选择了提前进行小范围点映。
客观来说,提前点映并不是不可取,这种公映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点映的形式其实有利于口碑的发酵,抢先占据市场,当然前提是影片质量过硬,口碑经得起检验。但显然《蛟龙行动》内容质量虽然不算太差,但也到不了有口皆碑的地步,只要有小部分负面评价就足以影响舆论,所以当时就有部分观众遗憾“《蛟龙行动》点映把自己给点死了”。
公映之前就遭遇了多轮舆论危机,让本就不被市场看好的《蛟龙行动》失了先机,而今年春节档大IP扎堆更是雪上加霜。
尽管《蛟龙行动》也是大IP续作,但其实映前市场就不太看好,预测票房远低于同为大IP的《哪吒2》《封神二》以及《唐探1900》。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档观众在电影选择上更倾向于合家欢,军事题材相对来说更适合国庆档,尤其今年春节有多部合家欢电影的情况下,《蛟龙行动》的存在感并不强。
另一方面在于《蛟龙行动》的市场竞争力有限,IP影响力不如“哪吒”“唐探”“封神”和“熊出没”,粉丝购买力层面也不如《射雕》,所以排片场次在春节档电影中一直是倒数,排片少导致票房不够亮眼,而票房差影院势必也会进一步缩减排片,成为了春节档“神仙打架”中被牺牲掉的一部影片。
但《蛟龙行动》最终以四亿左右的票房惨淡收场也确实是在意料之外,毕竟谁也没想到今年春节档会出现一部创造历史的《哪吒2》。受《哪吒2》票房大爆发对市场大盘造成“虹吸效应”影响,除了《唐探1900》依靠旺盛的IP生命力“闷声发大财”之外,春节档另外几部影片的发挥均不如预期,只能说是时也命也。
博纳接下来怎么走?
《蛟龙行动》对博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蛟龙行动》拍摄期间,博纳总裁于冬就宣称这是2024年整个国内市场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投资规模完全不逊于好莱坞,而在电影宣发期间,他也再次透露就成本而言,未来五年或许都不会再有《蛟龙行动》这样大制作的中国电影了。
虽然博纳方并没有公开具体的投资金额,但可以确定的是,公司的现金流都压在了《蛟龙行动》中,导致了部分中小规模的电影被暂停,产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不夸张的说,《蛟龙行动》承载着博纳全部的希望。
所以也不难理解,春节档《蛟龙行动》票房表现不佳,于冬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在朋友圈多次发文喊冤,炮轰黑粉水军故意给电影打一星,还内涵是同档期的电影演员粉丝的操作,甚至亲自下场求同行影院多多排片,可以说能做的都做了,但无奈最终还是惨淡收场,对于博纳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1月23日,博纳影业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6.37亿至8.81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48亿至9.89亿,自2022年回归A股以来,博纳已经实现了连续三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出现亏损。
报告期内,博纳的业绩出现了大滑坡,除了年初参投的电影《飞驰人生2》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之外,参投与发行的《挑战》《狗阵》、主投的《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均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票房,2024年博纳投资与发行的影片共取得了46.97亿的票房,同比下降了31.9%。
如果将2024年博纳投资的多部电影“惨败”的原因归结于对题材类型、AI新兴技术的探索未能成功,那么回归舒适区的主旋律影视作品也未能收到不错的市场反馈似乎更值得担忧。
2024年,博纳出品、央视播出的主旋律电视剧《上甘岭》虽然收视率居高不下,但市场讨论度平平,2025年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更是博纳拿手的主旋律题材,却依旧票房惨淡。
主旋律电影还有没有观众看?似乎关乎到博纳未来的发展。
事实上,博纳影业的崛起与主旋律电影密不可分,近十年间,博纳通过《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等一系列主旋律电影,不仅探索出了一条爆款成功路径,更带动了主旋律题材的爆红。
但显然近两年主旋律电影越来越难收割到高票房,陈凯歌的两部《志愿军》、张艺谋的《悬崖之上》票房均在10亿左右,陈思诚的《解密》票房仅三亿出头,《蛟龙行动》的惨败再一次印证,主旋律题材动辄20亿以上的票房成绩已经成为了过去,观众对同类题材电影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
而根据博纳2024年的业绩报告,公司后续还是会继续延续在主旋律题材领域的优势,目前已经开机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四渡》均是主旋律电影,这也是博纳手中最大的筹码,重新踏上过往成功路径的博纳会走向何方,我们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