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雪扣棚。周乔摄


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李伟华摄

□邱宏伟 李伟华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

人勤春来早,万象始“耕”新。近日,走进北大荒集团江川农场,“选种、清雪、扣棚、备肥”的备春耕场面随处可见。“去年农场水稻平均亩产实现了622.3公斤,荣获北大荒集团农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江川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延宾深有感触地说:“好的收成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调动了他们抢前抓早备春耕的积极性。”

精选良种 播撒希望的“金种子”

“选就选产量高、米质好的稻种……”近日,在北大荒垦丰种业江川分公司销售大厅,前来选购种子的种植户络绎不绝。有着20年种植经验的第三管理区种植户王昌明说:“我的600亩水田连续2年种的都是‘龙垦2021’品种,每年亩产量都在620公斤左右,去年最高达到了670公斤,亩纯效益实现了800元,今年我还选这个品种,希望今年比去年还好。”

“听你这么一说,今年我也选‘龙垦2021’,争取多打粮食,多赚钱。”王昌明的话让周围种植户增添了丰收的信心。

“江川农场作为北大荒垦丰种业优质稻种繁育基地,始终把种植户能够用上好种子、多打粮食作为筑牢粮食安全的基石。去年,农场在6个管理区挑选出2万亩优质耕地作为‘龙垦2021’和‘龙粳31’等品种繁育基地,收获优质种子1000余吨,合格率达到了100%。”种业分公司经理徐文奎介绍,江川农场29.7万亩水稻每年需要优质稻种1300吨。

近几年,江川农场每到备春耕时都通过科技补贴形式,为种植户提供集团化运营的优质种子1300吨左右,今年将达到1400吨以上。

江川农场分管农业的副总经理唐亮坦言,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多打粮夺高产的重要“法宝”,作为基层农业工作者要在抓好种子繁育的同时,还要在备耕生产中多向种植户做好优质种子的宣传推广,这样才能让“好种子”在农场的土地里生根发芽。

优肥助力 筑牢丰收“基石”

2月初的一天中午,在江川农场第二管理区的晒场上,一群身着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们在农场农业发展部经理李智国的指挥下,正忙碌着将刚运到的肥料卸车,并整齐地码放到水泥台面上。

“李经理,真不知道咋感谢,是你们周到细致的服务才让我们用上质量优价格低的好肥料,看来今年的丰收有望了!”种植户王思成一边帮忙搬运肥料一边笑着对李智国说。

“哈哈,要感谢就感谢农场的因地制宜、按需采购的措施吧。今年,农场为确保种植户在农业生产中用上满意肥,元旦过后就要求各管理区组织专人深入种植户家中调查种植结构、种植面积,统计肥料种类、施肥用量,同时,结合农资集团化运营优势,规范生产资料进货渠道,形成了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供给的连锁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种植户盲目购买和单独购买造成的假冒伪劣、价格过高等问题的发生。”李智国又对身边的管理区主任王光伟说:“管理区一定要把好肥料进门关,在肥料入库前要进行质量检测,做好购进肥料集中保管工作,避免受潮发霉变质等现象。另外,还要把好肥料出门关,在肥料下摆时进行抽样复检,坚决杜绝不合格肥料流入种植户田间地头。”

今年,江川农场计划购进肥料7760吨,目前已经到位4855吨,剩余部分将在3月中旬全部送达到各管理区。通过集团化运营模式,预计能为种植户节约存放、管理和第三方差价产生的费用110余万元。

科技赋能 农业腾飞的“强劲引擎”

连日来,江川农场科技中心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技术人员正在对浸种箱、起重吊车等设备进行全方位检修测试。农场科技服务中心主任邹志斌说:“我们正月初八上班就组织科技人员对催芽箱体、循环管道、漏水等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老化及损坏部件进行了更换,确保各类管道、线路、阀门连接完好,温度显示器正常,运行状态最佳。”

据了解,江川农场为了让种植户及时用上优质芽种,采取了臭氧消毒、全程供氧、恒温催芽、温度补偿等六大双氧智能催芽技术,水稻种子装箱后只需要48小时就可达到出芽率90%的状态,催芽的同时还可以对芽种进行双氧杀菌作业,有效降低了水稻原生病害的发生。

今年,首批26吨优质稻种将在3月中旬入箱,整个浸种催芽工作预计历时30天结束。届时,将有530吨优质芽种及时发放到种植户手中。

在科技中心土壤化验室,工作人员对去年秋收后采集上来的耕地土样进行检测,为种植户春耕时控制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助力粮食增产增收提供保障。技术人员还按照检测出的养分缺失比例制作了施肥建议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指导种植户因地制宜准备肥料。土壤化验室化验员董佳说:“为全面掌握全场6个管理区30余万亩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变化情况,我们共采集了土壤样品758个,进行了3740项(次)实验,完成田间试验38个,施肥调查120户,通过与往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种植户发放施肥建议卡453张。”

智能灌溉 农田生机的“灵动血脉”

近日,在江川农场第二管理区上水渠,工人师傅们踏着积雪有条不紊地检查安装在这里的智慧水利LED电子显示屏。

“去年,江川农场利用国家水利投资引进了28套集云计算、可视化数据采样、太阳能供电、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于一体的智能灌溉系统,这个系统应用后,工作人员无论身在何处,随时都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掌握耕地用水需求,通过合理调配水资源,达到减少不必要浪费的目的。”农技人员周兴伟介绍,“今年,我们早早就将智能灌溉系统的各个环节作了全面‘体检’,预计灌溉面积能超过10万亩,节约水资源245万立方米以上。”

据了解,江川农场在科技备耕中还将改建超级大棚53栋,新建大棚基地2处,并积极推广电动智能播种覆土技术和智能旱平免搅浆技术。同时通过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媒介发布大风、寒潮、降水等对备耕有不利影响的天气情况,最大限度地增加预报的提前量,提醒种植户做好预防准备。

一年之计在于春,备耕生产正当时。放眼望去,江川农场干部职工已经冲进了新一年农业生产“赛道”,奏响了备耕生产“进行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