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在家中使用燃气,却产生了燃气费?眼下,重庆燃气集团再次站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去年4月因多计多收燃气费引发广泛关注后,近日该企业又被曝出收费异常。对此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作出反应,不仅拟给予高达810万元的处罚金,还成立专项工作组入驻企业,进行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这一举措及时且必要,但疑问也不少。

作为公共服务企业,重庆燃气集团本应承担起保障民生、服务社会的责任。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因燃气收费异常问题被通报和处罚,实在令人震惊。从通报的情况看,企业存在抄表周期混乱、违规估抄、错抄、抄表力量配备不足等问题,这些内容在第一次通报中就已存在,可见是老毛病了,如今再犯,无疑证明企业并没有深刻汲取上次事件的教训,整改工作流于形式、推进不力。这不仅反映出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更暴露出其对消费者权益的漠视和对整改要求的轻视。

此外,该企业两次被调查通报,都是因为接到了大量用户投诉。为什么收费异常这样严重的问题,需要大量用户向监管部门反映后,才能得到重视。企业对于用户日常反馈的回应与问题纠正能力又体现在哪里?

民生利益无小事,燃气涉及千家万户,此次相关部门对涉事企业从重处罚,不仅是对类似违规行为的震慑,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而专项工作组的入驻,则将从更深层次上帮助企业查找问题根源,完善管理制度,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毕竟发现问题不能只靠民众大量投诉。要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更需要监管前移。

编辑: 张之懿

责编: 方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