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将视线
投向北京的城市规划
特别关注——
平谷区东高村镇
它的国土空间规划于近日获批
来看看未来如何建设吧!
此外
2025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计划
也已经公布了
平谷区东高村镇国土空间规划获批
近日, 《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东高村镇规划》)获市政府批复。
《东高村镇规划》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平谷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的各项要求,深入落实平谷区打造“三区一口岸”的功能定位,注重减量集约、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从产业发展、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和城乡统筹等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源北京号发布(下同)
01
功能定位
践行平谷“三个打造”发展路径,围绕建设“高大尚”平谷的发展目标,东高村镇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明确定位:
城镇定位:为泃水南岸农文旅休闲小城镇——泃水南岸以现代农业为特色、以乐谷文化为底蕴以休闲旅游为引擎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小城镇。
城镇职能:
现代农业发展区-聚焦现代农业,建设平谷生态农业大仓;
文旅休闲特色镇-突出文旅休闲,打造京郊休闲旅游目的地;
智慧物流承载地-发展智慧物流,创建智慧物流大流量扩展地。
02
空间结构
构建“一心两核十字轴,一廊一带三片区”的全域空间格局——
一心:城镇综合服务中心, 服务于全镇域和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两核:两个物流极核, 东高村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十字轴:十字发展轴线, 沿京平高速和沿平三路的城镇发展轴。
一廊:泃河生态廊道, 从泃河生态景观建设入手,打造泃河生态廊道。
一带:青龙山景观带, 结合青龙山风景区生态保护,打造生态景观带。
三片区:城镇综合服务区、休闲文旅发展区和平原都市农业区。
03
生态格局
构建“一廊、一带、两点、三区”的生态安全格局——
一廊:泃河生态廊道,突出泃河的重要生态价值,以水环境治理为重点,推动沿河景观廊道和公园绿地建设,扩展绿色休闲空间。
一带:青龙山景观带,通过山体保育和生态修复,增强城镇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两点:塔山公园和青龙山景区,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建设景观节点。
三区:结合现状用地特征,形成、沿泃河流域的休闲游憩片区和西南部农业生产片区。
04
产业体系
构建以高标准现代农业、休闲农文旅、智慧物流为支撑、一三产 并重、多产融合的产业发展体系——
一产强化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延长农业产业链
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积极培育大葱、西红柿、欧李、秋葵等优势农产品,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旅结合。
二产优化内部结构,推动转型升级,注重生态环保
清退“一般性制造业”,重点转型发展小提琴定制、生态环保型等产业,向高附加值工业转变。
三产发展物流产业,挖掘生态效益,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迅速融入综合物流枢纽,发展东高村物流节点,带动镇域经济;依托泃河、青龙山等特色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丰富现代服务业业态,打造辐射周边的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小镇。
05
全域空间管控
集中建设区:占比2.5%;
限制建设区:占比27.9%;
生态控制区:占比69.6%。
06
规模总量
常住人口规模:约2.3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54平方公里以内;
总建筑规模:控制在234万平方米以内。
07
城乡建设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约3.58平方公里;
规划产业用地:约1.40平方公里;
规划配套设施:约0.86平方公里;
规划绿地水域:约5.47平方公里。
08
民生保障
(一)以“类型综合,需求主导,配置均衡”为目标,构建覆盖镇域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教育
→优化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到2035年,达到基础教育用地3901平方米/千人。
→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所,幼儿园5所,职业学校1所。
医疗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共享城区医疗资源,完善城乡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镇卫生院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急救工作站1处。
体育
→建设全面健身设施网络,提供更便捷、多元、综合的体育场所,充分利用渔阳滑雪场的体育资源。
→综合体育场馆1处,社区级体育公园和村级体育设施多处。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音乐文化优势,建设层次丰富服务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文化服务中心1处,社区级和村级文化设施多处。
养老
→构建城乡一体的全民普惠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养老机构2处,助残服务中心1处,社区养老设施9处。
殡葬
→构建惠民健全的现代殡葬体系。
→镇级公墓1处。
(二)协同区域资源,构建绿色高效、快行漫游的交通体系——
落实上位规划交通廊道,保障交通高效性和便捷性;
强化与平谷新城及周边乡镇的联系,促进协同发展;
构建绿色出行体系,实现快行漫游交通体系。
→四横:东西方向,京平高速扩建,顺平南线改线,东河路和早鲍路扩建提升,连接马坊镇、马昌营镇和夏各庄镇等地。
→四纵:南北方向,新建密涿高速,提升平三路、平东路、崔杏路等连接河北三河市和平谷城区及北部乡镇。
建设公交首末站1处,停车场2处,加油(汽)站3处。
(三)构建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和公共安全设施系统——
供应设施
新建1处给水厂,2座雨水泵站,1处110千伏变电站,1处锅炉房1座天然气分输站及门站,1座LNG(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站,1座LPG(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1处高压B调压站。扩建镇污水处理厂,南张岱雨水泵站。
供应环卫设施
新建1处环卫停车场,2座垃圾转运站,1处基础环卫机构。扩建南宅垃圾处理厂,迁建镇垃圾消纳场。
供应安全设施
新建1处特勤消防站,2处固定避难场所。
09
风貌结构
构建“一廊一带、一心多点、三风貌区”的景观系统和历史文化展示格局——
一廊一带:泃河文化发展廊道、青龙山景观带;
一心多点:塔山文化园、多处景观节点;
三风貌区:城镇现代风貌区、自然田园风貌区、浅山特色风貌区。
10
未来展望
东高村镇坚持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绿色发展,打造平谷区全域休闲旅游的重要节点,推动农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2025年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计划
今年,北京将实现——
具备初期运营:地铁17号线(工人体育场—十里河)、6号线南延2条(段)线路
新开工建设: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R4线一期北段2条线路。
具备投用条件:备受关注的8号线大红门站,16号线苏州桥站A口等“1站5口”
01
实现地铁17号线全线贯穿
和6号线南延段通车
(一)地铁17号线
地铁17号线是一条贯穿城区南北方向的大运量轨道交通干线,串联起天通苑、望京西、太阳宫、潘家园等居住区,全长约49.7公里。
其中南段嘉会湖到十里河站2021年底开通,北段工人体育场到未来科学城北站2023年底开通。
目前尚未开通的是中段,十里河到工人体育场站约7.2公里,计划年内具备初期运营条件,届时从嘉会湖到未来科学城北站仅需66分钟。
图源北京发布,下同
(二)地铁6号线南延
6号线南延是中心城东西向骨干线6号线的延长线,长约2.1公里,北起既有潞城站,沿运河东大街向东至东小营南站。
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区域的交通配套功能,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绿色出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需要告诉大家的是:
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目前也在加快建设,力争年内具备初期运营条件。该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北部回龙观、天通苑等大型居住组团内部的轨网密度,串联起既有13号线西段、上地软件园、回龙观、天通苑及13号线东段,改善城市东北部、西北部区域居民出行条件。
02
“1站5口”将具备投用条件
2025年,地铁8号线大红门站,16号线苏州桥站A口、14号线阜通站B2口及景风门站无障碍口、5号线东四站A口、6号线东四站F口等5个出入口将具备投用条件,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8号线与10号线在大红门站实现换乘:
地铁8号线呈南北走向,有北京“地下中轴线”之称;10号线是北京的第二条环形地铁线路,为北京地铁系统中客运量最大的线路,两线在大红门站实现换乘,将进一步优化南中轴地区和城南地区轨道交通网络,提升运营服务水平。
03
19号线二期、R4线一起北段
启动建设
(一)地铁19号线二期
地铁19号线二期(北延及北延支线),全长约24.2公里。其中:
北延线路:南起19号线一期既有牡丹园站,北至生命谷站,全长约17.1公里,设站7座,分别为北沙滩站、上清桥南站、清河小营桥站、西三旗站、新龙泽站、生命科学园南站、生命谷站,其中换乘站4座;
北延支线:由上清桥南站出支,北至清河站,全长约7.1公里,设站1座,为清河站,可与京张高铁、昌平线、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换乘。
线路建成后,可强化保障首都功能建设,构建城市西北向与中心城区联系的快速廊道,促进中心城区北部和平原新城发展。
(二)R4线一期北段
地铁R4线一期北段南起管庄路西口站,北至燕京桥站,,分别为管庄路西口站、3号航站楼站、中德产业园站、临河站、燕京桥站,其中换乘站2座,并在顺义区设车辆基地1处。
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与新城交通联系,对于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高首都机场陆侧交通服务水平、加强轨道快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4
其他建设内容
今年北京还将同步推进地铁3号线一期(东坝北—曹各庄北)、12号线(东坝北—东坝北街)、22号线、28号线、大兴机场线北延、M101线一期、1号线支线等在建线路建设工作。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延也正在开展土建施工。
建设意义:
这些线路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功能区交通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
同时,还将强化与航空港、火车站等多元化综合枢纽的衔接,促进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区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唯一五线换乘交通枢纽——
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已进入建设关键期
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
01
基本信息
位置: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乡、卢沟桥东区,西二环至西三环之间,地处中心城区06片区、丽泽商务区北区。
用地面积:4.1公顷
航空服务功能建筑规模:约4.61万平米(含地下航空服务功能部分规模)
城市设计总建筑规模:约24.81万平方米(地上建筑规模)
亮点:复合开发的站城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
预计投用时间:该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投用。
届时,可实现值机办理、行李托运等功能,从丽泽城市航站楼抵达大兴国际机场仅需20分钟。
截图来源:高德地图
02
详细情况
(一)设计理念
丽泽城市航站楼设计理念不仅仅局限于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在项目中,还融入了等多种业态,旨在打造一个集交通、商务、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二)枢纽结构
丽泽城市航站楼综合交通枢纽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部分:随二级开发同步建设,将进行商业、办公等开发;
地下部分:有五层,主要为机场值机厅,地铁11号线、14号线、16号线、大兴机场线、丽金线五线换乘的公共空间,以及为机场、物业服务的停车库。
其中,丽泽航站楼主要位于地上及地下一层至三层,这里将设置旅客值机和行李托运功能,未来旅客在丽泽航站楼就可以完成值机和托运。
03
项目意义
(一)重要交通节点
丽泽城市航站楼作为复合开发的站城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将成为北京市重要的轨道微中心和“轨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节点。未来,丽泽金融商务区将打造“五线换乘”“直通机场”的城市会客厅,推动商务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新区。
(二)交通服务水平提升
随着丽泽城市航站楼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市的交通服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旅客将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同时,丽泽金融商务区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里将成为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为北京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04
目前进展
2025年是丽泽城市航站楼工程建设关键年。
目前, 南侧盖挖逆作范围完成B1、B2、B3层结构,完成丽泽路红线范围土方回填及场地移交,北侧盖挖逆作范围完成B3层结构,中间支撑结构完成30% 。参建单位将全力冲刺“开门红”及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确保今年年底地下主体结构全部完成。
来源:北京日报,北京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