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巴江,奇石嶙峋;风情彝乡,景色如画。”位于昆明东南部的石林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世界地质公园”的石林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雄奇险秀的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气势磅礴的大叠水瀑布、有清澈秀美的长湖风景区……这里是喀斯特王国、是阿诗玛的故乡、是旅居者的天堂。
如何呵护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赓续自然遗产的璀璨与辉煌?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提升思想认识的“高度”、加强纠纷化解的“力度”、找准服务保障的“精度”、拓宽普法宣传的“广度”等有效举措,在司法服务保障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出法院担当。
思想认识提“高度”
强化旅游司法服务“法治担当”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石林法院切实增强司法服务保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保障和服务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细化职责任务,加强对延伸司法服务、健全涉文旅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法治宣传等具体工作措施的系统谋划。
协调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强化司法责任担当,与旅游、公安等部门建立涉旅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发送司法建议等方式,推进涉旅纠纷源头防范,形成“全覆盖、多领域、高效率”解纷合力,为服务保障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司法保障。
纠纷化解强“力度”
擦亮涉旅诉讼服务“法治名片”
开通“立审执”优服通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石林景区设立“旅游巡回审判点”,挑选精兵强将组成合议庭,开通“立审执”优服通道,实行起诉、立案、调解、执行一站式工作机制。采用联动多元化调解机制,在调解案件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致力于涉文旅纠纷案件的前端化解、中端审判、后端执行、末端研判,实现案件纠纷的“全链条”解决,实现涉文旅立案“一次办好”。对于涉少数民族旅游纠纷,由“高玛饶”调解室特邀调解员进行双语调解及普法,助力矛盾纠纷快速化解,保障少数民族游客的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及时解纷。线上利用智慧法院平台,开展远程调解、在线诉讼等服务。线下组织法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景区景点,了解旅游纠纷易发多发的因素,及时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加强旅游纠纷信息衔接,确保第一时间化解旅游纠纷,为游客提供一站式及时解纷服务,做深做实“法旅融合”,从源头上减少“涉旅”纠纷,真正把法律服务送到游客身边,营造平安惬意、和谐稳定的旅游环境。
服务发展求“精度”
拓宽旅游纠纷化解“法治路径”
主动探索创新,便民利民快捷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在百度地图共享服务信息,游客遇到涉旅纠纷时只需在百度地图上搜索关键词“旅游巡回法庭”,便可知晓法庭地址、地图定位、电话等基本信息,充分发挥了“小法庭大能量”的作用。
“背包法庭”绘就旅游新“枫”景。将“背包法庭”运用到涉旅矛盾纠纷化解中,多采取在案发地办案的方式,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为当事人节约时间。通过“背包法庭”开展旅游案件巡回审理、司法确认等上门服务,为旅游市场发展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保障。
法治宣传拓“广度”
护航旅游健康发展“法治实效”
石林法院树立“法治环境就是旅游环境,司法服务就是旅游服务”理念,为更好预防纠纷的产生,法院干警依托景区“旅游巡回审判点”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相对集中的景区设置法律咨询点,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通过现场提供法律咨询、发放法律宣传资料等形式,为游客、商家送上精准的法律服务,引导他们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还利用“火把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参与石林县普法直播—火把节专场,由彝族法官现场为群众讲解双语调解、旅游纠纷化解等相关知识。
下一步,石林法院将坚持依法履职、协同创新,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的新期待、新要求,以法治护航,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 | 石林法院
编辑 | 尹润云
责编 | 代良燕
一审 | 詹 辉
二审 | 吴 怡
三审 | 刘 欣
张宏伟到昆明法院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