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我们常常自诩生活在黑暗中,但真正遮蔽我们眼睛光明的,往往是那些不被揭示的真相。”

我们常常抱怨环境的不公,埋怨自己所处的压抑氛围,却往往忽略了那些本应存在的善意与初心,尤其是当一些职位的职责扭曲后,它们反而成了束缚我们手脚的枷锁。

最近呢,胖胖刷到一则来自猫头鹰资讯的新闻,湖北黄冈浠水县某小学的老师在微信群里强制要求家长订学生奶,甚至还给那些拒绝订购的家长上了一课:“以后有问题不要找老师!”

看了校方回应,竟然说这个项目在黄冈市已经实施了近30年,老师言辞确实不当,但学校只能按“上面”的指令来执行。

你说,这所谓的“上面有压力”到底能站得住脚吗?

学校提到这个项目持续近30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毫无问题。

既然说是为了学生营养,那为什么每年都要强调要有50%的订购率?

难道这一切背后是为了展示上面的“成绩”?

还是单纯为某些牛奶厂商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市场?

其实,很多家长心里跟明镜似的,市场经济中有很多“合作”本质上是利益驱动的,而非单纯的“为学生好”。

你说“上面”有压力,那“下面”的家长和学生岂不是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吗?

老师明言“以后有问题不要找老师!”,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威胁吗?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层“压力”,老师们是不是就能自主决定,不强迫家长订奶了?

当然,上面也出来回复了,说这项“学生奶”是“自愿订购”,家长可以自由选择。

但问题是,如果真是自愿,为什么学校说有设定50%的硬性目标?

如果家长觉得牛奶不合适,或者经济上有困难,怎么可能“自愿”不订呢?

有湖北的家长评论说,“关键不在于牛奶本身,而是在于它是牛奶饮料,不信你们看配料表。”

“事实上,所谓的学生奶大多是调制乳,配料表里并没有纯牛奶的影子,甚至比市面上直接买的纯牛奶还差得远。”

所以,这哪里是自愿订购?

这更像是一场强制性“自愿”。

这种情形跟那些“自愿捐款”、“自愿加班”没什么两样。

这些年“自愿”这个词早就被玩坏了。

很多时候呢,无论表面上说得多么好听,背后那股强制性早已藏不住。

老师在家长群里批评不订奶的家长,这种做法不只是过分,简直是不专业。

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应尊重家长的选择,而不是通过这种语言给他们施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归根结底,不就出在家长的软肋在学校?

家长如果因为拒绝订奶而担心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谁还敢提出合理的质疑?

这种“自愿”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强迫,根本没有真正给家长选择的空间。

学校和老师利用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把他们逼到了一种两难境地:

是顺从学校的要求,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学校让学生喝点牛奶,表面上看是为了提高他们的营养水平,但说到底,这个项目能不能解决学生真正的健康问题呢?

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这一瓶瓶的牛奶,而是更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其他方面,比如改善学校餐饮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订奶率”达标成了硬性目标,数据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好看、好汇报,目就显而易见暴露出来:完成任务。

咱们再扯一下,这老师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回到事件中的老师,你说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是单纯地执行命令吗?

显然不是。

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而这种“强制订奶”的做法,完全是违背了教育的初心,变成了单纯的“某种任务”。

老师的职责是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了解每个家庭的情况,并且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如果老师真的认为订奶能帮助学生成长,那他就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向家长和学生解释利弊,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批评来逼迫他们接受。

如果老师把这种硬性任务当作自己的责任,那就会失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反而会把教育变成一种机械化的执行工作,这不仅是对教育的轻视,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不尊重。

讲到这,说实话,胖胖觉得,这里面,学校、老师、上面,都在各自的角色里失去了对学生和家长的真正关心。

有些是为了某些目的,推动一些与学生成长无关的项目;

学校呢,为了应付要求,强迫家长接受;

而老师则变成了“执行命令”的工具。

这种层层加压的局面,根本没有人真正关注到学生、家长的感受。

胖胖觉得这种强制订奶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些商业利益在起作用。

你看,牛奶专供学生饮用,市场上没有卖,这就意味着有一些企业在通过这个项目分一杯羹。

至于是不是能提高学生的营养水平,这倒成了次要问题。

最终的结果是,学生的健康和教育利益被置于了商业和某种目的面前,教育的初心已经被抛得远远的。

教育本应是照亮未来的灯塔,却在层层加码的任务中沦为利益的搬运工。

当"自愿"沦为数字游戏的遮羞布,当教师的职责异化为施压的工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杯牛奶的选择权,更是教育体系中弥足珍贵的信任与温度。

那些被绩效指标碾碎的初心,那些被商业利益遮蔽的目光,终将在千万家庭的沉默与妥协中,反噬教育最本质的价值。

或许真正需要强制的,不是家长的钱包,而是让教育回归纯粹,真正的营养也从来不在添加剂勾兑的奶盒里,而在尊重与良知浇筑的土壤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