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各种饮食健康谣言不断涌现。

其中,“煮鸡蛋超过一定时间会诱发肠癌”的说法在朋友圈广泛流传,让不少人对煮鸡蛋这件日常小事产生了担忧。

但这个说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下面就带你一探究竟。



一、鸡蛋:营养丰富的“全营养食品”

鸡蛋堪称营养界的宝藏,被称为“全营养食品”。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大约含有7克左右的优质蛋白质,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模式非常接近,是补充蛋白质的优质选择。

鸡蛋还富含维生素A、D、E、B族等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锌、硒等矿物质。

此外,鸡蛋里的卵磷脂、胆碱等成分,对大脑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很重要,能帮助提高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

二、煮鸡蛋时间与肠癌并无直接关联

“煮鸡蛋超过一定时间会诱发肠癌”,这种说法主要源于鸡蛋在长时间高温加热下,蛋白质结构会改变,产生蛋白质聚合物。

有人认为这些聚合物会对肠道产生不良影响,增加肠癌风险。

然而,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研究能直接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实际上,肠癌的发病机制很复杂,主要和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比如长期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缺乏运动)、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衡、炎症性肠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虽然食物在烹饪时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单一食物的烹饪方式对肠癌发病的影响相对较小,远比不上上述主要因素。

三、煮鸡蛋的最佳时间

从科学角度讲,煮鸡蛋的最佳时间是有讲究的,但不是因为担心诱发肠癌。

一般建议冷水下锅,水开后煮5~7分钟。

这样煮出的鸡蛋,蛋黄刚刚凝固,口感鲜嫩,营养成分也能较好保留。

煮的时间过短,鸡蛋可能没熟透,里面的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无法被彻底杀死,食用后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

煮的时间过长,鸡蛋口感会变差,蛋黄表面可能出现一层灰绿色物质,这是蛋黄中的铁与蛋白中的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硫化亚铁,虽对人体无害,但影响口感和外观。

四、健康煮蛋小贴士

为了吃得健康,煮鸡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新鲜鸡蛋,新鲜鸡蛋营养更完整,口感更好;严格控制煮蛋时间,根据鸡蛋大小适当调整,确保鸡蛋熟透且营养不流失;煮好的鸡蛋如果一时吃不完,要及时放入冰箱冷藏保存,避免长时间在室温下放置导致细菌滋生。

“煮鸡蛋超过一定时间会诱发肠癌”的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大家不必为此过度担忧。

我们应以科学态度看待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了解食物营养特性和正确烹饪方法,合理搭配饮食,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这才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作者:唐蔚

编辑:李硕然

审核:姜峰 李雅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