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不仅成为莆田展现传统文化和城市活力的新名片,也成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七,莆田仍在继续“过年”。在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里,小小的中央广场里站满了八方来客,他们屏息看着“赤脚踩火”的表演者抬着棕轿、踏过燃烧的炭火,最后发出阵阵感叹和欢呼。


正月十七,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表演“赤脚踩火闹元宵”。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莆田元宵历史悠久,在代代相传中得以保留延续实属不易。不过就在几年前,这里的元宵活动还大多是村民自娱自乐,没有形成大的规模,也未曾有“泼天”流量。

如今的莆田元宵持续“圈粉”,这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长期宣传、创新宣传,将优秀传统文化变为网络流量,再将流量转化成游客数量,是莆田坚定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也是莆田“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澎湃新闻注意到,莆田市委宣传部的公众号“莆田发布”一直大力宣传元宵节各项民俗活动,多位来莆田体验元宵民俗的省外游客都提到,正是看了“莆田发布上的宣传”,才被吸引来到莆田。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此前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提到,莆田元宵从2023年开始破圈,2024年莆田元宵相关视频的抖音播放量超过10亿,通过多元化的推广,莆田元宵已成为文旅市场的热门IP。

传统文化带来了客流,也带来了收益的增加。2月14日,普田民俗专家肖志生告诉澎湃新闻,近几年,来看元宵的各地游客越来越多,外县也有很多人来“看热闹”,“元宵的名气推广出去以后,对经济发展、对乡村振兴肯定都有好处。”

“让更多人知道莆田文化”

在肖明辉眼中,元宵节赤脚踩火是一项自他有记忆起就年年举办的活动。今年27岁的他,已接连报名参加了近十年的踩火活动。

下午2时许,大块干柴堆叠而成的圆形柴塔,在松东村的中央广场高高堆起,火焰冲天而起。待干柴烧至发黑,村民使用工具在其中铺出一条“火路”。身着统一服饰的年轻人扛着饰有棕叶的棕轿,在村里巡游一圈后,踩着锣鼓点,开始冲往火堆,表演赤脚踩火。


正月十七,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搭起一个柴火堆,准备表演“赤脚踩火”,引来大批游客和村民观看。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图

民俗专家肖志生告诉澎湃新闻,这项闹元宵民俗活动至今已有300多年,是村民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年轻人负责抬棕轿踩火,像我们年长的老一辈人,就负责维持队伍的秩序等后勤工作,大家都会出一份力。”肖志声笑着说。

尽管已连续多年参加踩火,肖明辉依旧难掩激动的心情:“我受到父辈的影响,传承这种习俗和文化,我心里的感触就是做活动要‘做热闹’、要高兴,我也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民俗文化,大家都能踊跃过来观看。”

随着莆田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不断加大元宵活动的宣传力度,莆田“最长、最火、最热元宵”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熟知。

“以前都是村里自己搞,现在规模大了,来的游客也多。领导会统一规划和安排,尤其是在保障安全方面特别注重。”肖志生解释说。


正月十七,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居民肖明辉在表演“赤脚踩火”后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肖明辉也关注到,莆田通过网络平台一直在宣传元宵,特别是莆田市委宣传部的公众号“莆田发布”长年坚持宣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经常亲自录视频做宣传,“近几年确实比以前小时候来观看的游客更多了,想要了解这里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的人也更多了。周边的福州、泉州,还有台湾地区同胞们都会过来感受元宵习俗。”

文旅带动了消费

成都游客丁美府对中国传统文化颇为热爱,她在抖音上看到莆田刺激又多元的元宵民俗活动,决心前来亲身体验。

“我现在特别地兴奋激动,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精彩的元宵活动,尤其是这些年轻人冲过去踩火,非常地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红红火火的氛围和年味,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要一直传承下去。”丁美府感叹说。

从江苏南通自驾而来莆田的游客丁翔,也是通过“莆田发布”微信号了解到莆田元宵有众多精彩热闹的民俗活动。

在观看完踩火后,他特意像当地居民一样,也上前拾起几块烧剩下的炭火,细心地用绳子捆扎好,准备带回远在南通的家,“我听本地的老人说炭火的寓意很好,象征着平安、兴旺。这次来莆田感受到了很浓的年味,是一次很棒的体验。”


江苏南通游客丁翔在莆田观看“赤脚踩火”后,拾起几块烧剩的炭火,准备带回家。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不仅是外地游客,莆田本地市民郑香兰也对梧塘镇松东村的“赤脚踩火”充满着好奇。事实上,莆田元宵具有“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的特点,每个村子、社区的民俗均不相同。

喜欢摄影的郑香兰在退休后加入了莆田摄影家协会,此次特别来到松东村观看“踩火”:“作为一名莆田人,我感到非常高兴和欣慰。首先是这种震撼的场面和年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很受鼓舞;其次是宣传部门对民俗文化、非遗文化非常重视,因为这样的习俗在别的地方是不常见的,是值得保护、传承、推广的。最后是游客的到来也切切实实带动了当地的消费。”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5年春节长假期间,莆田累计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18.3%,接待过夜游客同比增长45.6%,游客旅游花费同比增长22.6%,旅游发展综合指数位居福建省第一。另据相关旅行平台的数据,福建春节后一周的文旅预订单量显著增长,莆田更是上榜春节“非遗热门目的地”全国第二。

莆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村民逐渐意识到,闹元宵已经不再是本地人自娱自乐,随着进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在用餐、住宿等方面都会给村里的收入带来增加,村民有实实在在的收益,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文旅带动了村里的消费和振兴发展。”

“我觉得我们闹元宵的传统习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们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经济也会

越来越发展。”肖志生充满期盼地说。


海报设计:吴晓馨 王珏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