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退人员,养老金按新办法计算,为什么领了139个月之后会减少几百元?
新办法计算,指的是2014年10月实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的新计算方法。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计算与企业职工并轨,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
所以,139个月是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有关,因为通常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按计发月数发放的,比如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
为什么领满139个月后金额会减少,这里咱们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问题的。
一、政策背景:2014年养老金并轨改革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终结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免缴费、高替代率”的旧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尤其是“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是按新老办法对比的方式,核心变化包括:
1.缴费责任:单位和个人需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16%,个人8%);
2.养老金结构: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职业年金四部分构成;
3.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养老金按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发放(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
注:
- “中人”:2014年10月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
- “新人”:2014年10月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完全按新办法计算养老金。
二、养老金新办法的构成与计算逻辑
(一)基本公式
中人养老金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 职业年金
基础养老金
o公式: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含视同)×1%。
o特点:与社平工资、缴费年限挂钩,终身发放,不因时间减少。
2.个人账户养老金
o公式: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如60岁退休为139个月)。
3.过渡性养老金
o公式: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1.0%~1.4%)。
o特点:补偿改革前未缴费的工龄,终身发放。
三、139个月后养老金减少的核心原因
关键点注意:
- 职业年金按计发月数(60岁退休为139个月)发放,则职业年金部分也会同步归零,导致总收入下降,因为职业年金的发放是按照计发月数来计算的,等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里面的钱领完之后,就不可以继续领取了。
- 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不受影响,仍终身发放
六、应对建议
1.提前规划养老储蓄
o个人账户养老金“有限期发放”的特性,要求退休人员在青壮年阶段通过商业养老保险、理财投资等方式补充收入。
2.关注职业年金政策
o若职业年金选择按月发放,需同步计算其发放期限,避免双重降幅冲击。
3.利用养老金上调政策
o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随社平工资增长,长期看可缓解收入下降压力。
4.咨询社保部门核实明细
o携带身份证、养老金领取凭证,到当地人社局打印《养老金待遇构成表》,明确各分项金额及发放规则。
总结来说,机关事退人员领取139个月之后,之所以会减少待遇,说的就是职业年金的发放,并不是所有退休人员都会减少的,咱们需要提前了解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