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在美国,言论自由本是宪法赋予人民的根本权利,是美国民主体制的核心支柱。然而,近期特朗普政府的举动,却令人不禁怀疑这一核心价值是否正在被践踏。2月14日,白宫宣布,禁止美联社记者进入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和“空军一号”总统专机。这一举措,标志着美国政府对新闻自由的公然打压,而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远远超过了单一的新闻机构遭遇封杀。
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正是美联社未按特朗普的行政命令“服从”。特朗普此前签署了一项行政令,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但全球其他国家并未承认这一更名。作为全球性媒体,美联社自然不能随特朗普的意愿随意更改地名,它依旧使用“墨西哥湾”这一名称,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然而,特朗普政府的反应,却是以切断与美联社的合作来回应。这一决定,无疑是对新闻机构独立性的蔑视,也是对新闻报道自由的一次赤裸裸的挑衅。
美国总统与媒体之间的矛盾从来没有消失过,而特朗普与媒体的关系,早已因其种种过激言论和行为而闻名于世。然而,这次白宫的封杀行动,远不是单纯的“媒体大战”那么简单。从特朗普政府的角度看,它不仅仅是在对抗一家媒体,而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对媒体的控制权,逐渐摧毁美国媒体的独立性和公信力。
美联社作为全球最大的通讯社之一,其报道遍及全球,具有极强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它的独立性早已树立了新闻界的标杆。而特朗普政府这次的举动,显然是想通过“打压”美联社,来向其他媒体传递一个强烈信号,若你不听话,那么你就将被边缘化,甚至被从白宫空间彻底排除。这种做法,不仅仅是在封杀某个新闻机构,更是在进行一场“言论自由”的长期围剿。
白宫副幕僚长泰勒·布多维奇的言辞中,明显流露出对于“言论自由”框架下的新闻机构的强烈敌意。所谓“虚假信息”之说,恰恰成为了打压新闻自由的口实。在特朗普眼中,所谓“虚假信息”不过是那些不符合他个人意志的报道。通过这种话语框架的建立,特朗普正试图以官方话语来定义“真相”,从而将任何不符合政府立场的报道扣上“虚假”的标签,最终剥夺公众对独立媒体的信任。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做法,已经突破了新闻界的一条底线,禁止记者报道总统活动,尤其是封杀掉美联社这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意味着新闻自由正遭受空前威胁。过去,美国的媒体一直作为第四权力存在,它的独立性曾是美国民主制度的重要保障。然而,如今特朗普政府对新闻自由的压制,已经不再只是个别个案,而是渐渐演变为系统性、政策性的问题。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实际上传递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政府认为某些报道不符合其政治立场,那么它就可以随意剥夺这些新闻机构的报道权利。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这种做法的蔓延,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环境。在全球化的今天,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单纯的新闻事件,更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生态。而美国作为全球媒体的“领头羊”,其对新闻自由的压制,不仅会影响国内的新闻生态,甚至会对全球新闻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种公然的打压行为,白宫记者协会的反应可谓迅速而坚定。协会发声称,特朗普政府这种限制记者采访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尽管美联社、记者协会及其他媒体纷纷进行反击,特朗普政府依然表现出强硬态度。这种情况也让人不得不思考,未来的美国媒体环境是否还能够维持其独立性和多元化的声音。
特朗普政府的这一举动,其背后不仅仅是对美联社的单一报复,更深层的意图在于通过这一点,摸索如何更有效地在其他媒体上施加压力。这不仅仅是一次对媒体个体的挑衅,更是一场信息战。特朗普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控制信息流通,掌控话语权,才能在舆论场上占据上风,削弱任何不利于其政治利益的声音。因此,压制新闻自由,变得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操作的一个手段。
美国号称是全球“言论自由的灯塔”,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的日益强硬,曾经那个推崇新闻自由、尊重媒体独立性的美国,正逐渐走向一个更加集权、更加封闭的政治时代。特朗普封杀美联社,犹如敲响了“新闻自由”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