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欲然 韩婷 陈新辉 李龙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盛大时刻。从除夕开始,新疆多地相继举办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在丰富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丰收。
春节伊始,一则“乌鲁木齐街头现多只‘雪豹’”的贴文蹿红网络。许多网友发文称在乌鲁木齐街头发现“雪豹”身影,它们中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偷感”十足,隐蔽在树林间。
据了解,这些“雪豹”是由乌鲁木齐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联合城建部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利用一周时间设计打造的17组雪豹冰雕、雪雕,分布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高速沿线。
这样的创新举措,不仅为城市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收获了网友的好评,“新疆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萌萌代言人!”“把新疆的旅游资源充分地开发起来,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新疆,热爱新疆。”
“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闹元宵展演活动现场。人民网记者 韩婷摄
过年要热闹,锣鼓加社火。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社火表演融合了多民族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
新疆国际大巴扎内,社火迎新春活动引来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舞龙舞狮、旱船、秧歌、腰鼓等传统社火项目,与新疆花儿、麦西来甫、鹰舞等地方特色社火节目同台竞技,各族群众一起欢欢喜喜迎新年。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民间艺术家协会成员朱萌感慨道,“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中国年,不同民族的文艺爱好者共同传承和弘扬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生动展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景象。”
“行进的中欧班列”亮相乌鲁木齐社火展演。人民网记者 韩婷摄
“叮铃、叮铃……”悠远的驼铃声穿透时光帷幕,将观众带入古丝绸之路的月光沙海。在乌鲁木齐“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闹元宵展演活动现场,“行进的中欧班列”精彩亮相。四条由产业工人舞动的机械巨龙破浪而出,与飞驰的“地产汽车”、穿梭的“物流车”、轰鸣的中欧班列共同奏响工业交响曲。将中欧班列“抬”上社火表演,别出心裁的创意令在场观众也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文化与经济的共振,时代发展的强音。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多地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社火表演、闹元宵等庆祝活动中。
新疆昌吉市“2025年元宵节民间社火表演”中,330余名表演者带来的哈萨克族挤奶舞受到观众的盛赞。“这个有意思,大开眼界。”摄影爱好者郑伟一边和朋友聊着,一边“咔咔咔”按下快门。郑伟来自广州,原本来新疆拍摄雪景,听说昌吉有社火演出,特意多停留几天。
舞龙耍狮、扭秧歌等民俗表演上场。人民网 李龙摄
23岁的米拉·叶尔布力在这个表演方队中舞蹈跳得非常娴熟而富有韵味。“我们过去一直住在大山里,以放牧为生。如今通过国家的牧民定居工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今天我们用哈萨克族的挤奶舞,来表达感恩和对美好生活的欢喜之情。”
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追高逐新”策马奔腾社火队婚俗表演吸引了众多目光。婚俗华服队伍迈着轻盈步伐款款前进,身姿婀娜,鲜艳华服在日光下尽显典雅,喜庆热闹的场面,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
“金蛇纳福·情动博州”2025年元宵戏曲晚会现场。博州零距离供图
在新疆博州举办“金蛇纳福·情动博州”2025年元宵戏曲晚会现场,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黄梅戏剧团带来经典黄梅戏选段《夫妻观灯》,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生动呈现一对夫妻在元宵佳节观灯时的欢乐场景。晚会在传承戏曲文化的同时,也为各族群众送上了一份充满年味的文化大餐。
为了令更多地民众感受充满“疆味”的庆典活动,多家媒体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端上这道“文化盛宴”。春节期间,人民网参与的社火活动直播人气旺,其中“打起手鼓 舞起龙”乌鲁木齐社火迎新春活动直播在人民网微博、视频号、小红书、快手、抖音、客户端等平台播出,半小时内直播在线人数累计突破50万人。
丰富多彩的社火活动不仅满足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也为当地实现了经济效益的丰收。
“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连路口都围得水泄不通。”这是新疆库尔勒市“庙趣横生 寻味中国年”系列活动开幕时的盛景。
走进庙会现场,门庭若市,观会的市民游客摩肩接踵。他们中有的在品尝美食、有的挤在一起观看文艺演出,有的在体验剪纸,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庆,在“中国红”遍展厅的氛围下,显得尤为温馨。
库尔勒市社火迎新春活动火热开展。库尔勒零距离供图
“这是我们库尔勒第一次办庙会,之前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州级剪纸项目传承人杨爱风说,庙会开幕的当天,来她的摊位体验剪纸的民众络绎不绝,仅一个上午时间微信通讯录就加了百余名好友,“他们都想继续学习剪纸,他们能喜欢这项技艺,我非常欣慰。”
“我再送你些干果吧,好吃,不要钱!”来自山东的一位摊主只能忙里偷闲的跟记者聊上几句,他说,开幕当天就卖出去2000元左右,是平时销售额的好几倍,“这样的活动多办几场,我日子就能过得更好了!”
据了解,本次庙会共设置200余个展位,其中一半是公益性摊位,用于为民众展示非遗项目,体验传统文化。其余摊位则是用于售卖食品、年货,为民众提供娱乐活动。经营性摊位在招商开始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被抢空。逛庙会、买年货,这样的潮流在库尔勒市初显端倪,成为促进当地消费的又一有效渠道。
“为了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我们举办了库尔勒市首届庙会。各族群众看表演玩游戏,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尝各地特色美食中加深了感情,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年味,通过庙会我们普及了中华传统文化,给大家解决了节假日没有地方去的问题,也通过文化搭台的形式促进了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群众前来享受文化大餐,商户也有了可观的收入,这两天来了8万多人。”库尔勒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黑妮木古丽·艾买提说。
婚俗华服展演。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宣传部供图
南湖摩界文创旅游园是乌鲁木齐市新晋网红打卡地,是年轻人享受潮流文化的首选地。曹鹏在附近经营的酒馆,是春节期间为数不多选择“不打烊”的店铺。起初,他以为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酒馆不会有太多顾客,令他没想到得是,春节期间几乎天天爆满,“有时候忙得自己都要亲自上阵,为顾客服务。”
“笨辣椒鲜辣小炒”是摩界地区小有名气的一家餐馆。老板宋星辰介绍说,从大年初八开始营业到元宵节当天,顾客络绎不绝,“在店里等位的顾客有时候比用餐的都多。”
吴阳同样是一位年轻的老板,他所经营的龙虾店虽然面积不大,但也时常坐满顾客。他说,元宵节当天从下午七点开始营业到十点半,手里的锅铲就没停过,订单一直在响。
春节是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情感的共享。在新疆,一个喜庆祥和、热气腾腾、活力四射的春节,传递着团结奋进的时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