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二杨三高宠,四赵五岳六罗松”指的是项羽、杨衮、高宠、赵云、岳伦和罗松六位演义评书中用枪作为兵器的绝顶高手。
冷兵器时代,枪作为“百兵之王”,可以说是沙场上最受欢迎的兵器,没有之一。因此,使用枪作为兵器的高手非常多,特别是在演义评书中,用枪的高手更是多到难以胜数。也因此,要从中选出六位最顶尖的高手,绝非易事。
侠哥根据自己所看过和听过的演义评书,结合个人理解,最终列出了“一项二杨三高宠,四赵五岳六罗松”六位用枪的绝顶高手。
有人问:项羽、杨衮、高宠、赵云、岳伦和罗松六位用枪高手,为何总结为“一项二杨三高宠,四赵五岳六罗松”?
那是因为侠哥认为,在演义评书中枪法称得上登峰造极、表现都堪称绝顶他们六位,如果一定要按一二三四五六排个名次的话,排第一的非项羽不可,第二到第六依次则是杨衮、高宠、赵云、岳伦和罗松。因此,“一项二杨三高宠,四赵五岳六罗松”这样的总结,可以很方便大家知道他们在侠哥心目中的名次。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侠哥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给他们排名?
一项:指排名第一的是擅长使用火尖枪(后来被称为霸王枪)的项羽
“吾乃西楚霸王项羽!何人敢与我一战?”项羽手持霸王枪,屹立于战场之上,他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高大。那一刻,他仿佛成为了天地间的主宰,无人能敌。
项羽,项梁的侄子,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他是《西汉演义》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天生双瞳、力能举鼎,勇冠三军。
他擅长使用一杆与众不同的火尖枪,此枪枪身敦实厚重、通体乌黑,枪尖锋利无比、寒芒如星,枪杆由精铁打造,其上雕刻蟠龙纹路,挥动时仿佛有龙吟虎啸之声,故而得名。每当项羽挥动此枪,便似有龙吟虎啸之声回荡于天地之间,震撼人心。此枪不仅适合刺击,还可用于横扫千军,攻防一体,妙用无穷。项羽凭借这杆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屡立奇功。
在与秦军的激战中,项羽手持火尖枪,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他高声怒吼:“秦将,快来受死!”枪尖所指,秦军将士无不胆寒,望风而逃。
随着项羽的名声日益显赫,他手中的火尖枪也被人们尊称为“霸王枪”。
项羽的霸王枪,虽无繁复之技巧,却胜在“一力降十会”。它简单粗暴,却威力无穷,仿佛能撕裂虚空,震撼天地。
想当年,彭城之战,刘邦率领五十六万联军围攻楚军,项羽却仅带着两三万骑兵回援。他手持霸王枪,犹如天神下凡,直冲汉军本阵,枪锋所指,无人能挡。他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连挑汉军十八员大将,硬生生地将刘邦逼至睢水边,险些命丧当场。后世评书之中,称其枪法为“霸者无回”,正是因为他那勇猛无双、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
项羽的枪法不仅在于力量,更在于他的胆识和智慧。他曾在巨鹿之战中,凭借手中一杆霸王枪,以一敌百,所过之处尸横遍野,最终成功击溃秦军主力,名动天下。
项羽的枪法或许不如赵云那般灵巧,但却充满了实战的威力,堪称“枪中之霸”,与他“西楚霸王”之“名”可谓相得益彰。
之所以将项羽排在第一位,除了他在演义中的表现让人惊叹之外,他“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同样令人敬仰。尽管在鸿门宴上,他因一念之仁放走了刘邦,最终导致了楚汉争霸的失败,但这份仁心与豁达,也让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更为复杂而深刻的形象。
项羽对待部下宽厚仁爱,即便是在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之时,他依然选择独自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不愿连累无辜。那一夜,他吟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悲叹,也是对英雄末路的无奈写照。项羽之死,是悲壮的,他以自刎的方式维护了最后的尊严,成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项羽的故事,超越了胜负,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歌颂的对象,提醒着人们:真正的英雄,不仅在于力拔山河的勇气,更在于那份不屈不挠、至死不渝的精神气节。项羽与霸王枪,一同被铭记,成为了勇气与荣耀的永恒象征。
除此之外,后人对他的勇武评价很高,特别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这句话,直接点明项羽在武力值这一块是没得说的。当然,如果按演义中所有的猛将来比,还有李元霸、李存孝可能比项羽厉害一些,但在使用长枪作为兵器的高手中,他排在第一,应该是毫无争议的。
二杨:指排名第二的是擅长使用金纂火尖枪的杨衮
“吾乃火山王杨衮!世间枪法,何人能及我一二?”杨衮手持金纂火尖枪,傲立于火塘寨之巅,他的英姿在晨曦的照耀下更显非凡。那一刻,他犹如枪中之王,睥睨天下。
杨衮,金刀银枪将杨会杨师厚的儿子,曾身为后汉名将,因感觉未遇明君,毅然归隐火塘寨,并潜心研习天下枪法,最终悟创“三十六路杨家枪”,成为《火山王杨衮》一书中的不朽传奇。
杨衮手中的金纂火尖枪乃花枪手夏书湮所赠,此枪形制独特,枪头犹如火焰分叉,炽热而锋利;枪杆则由百年枣木包裹精钢,轻盈中带着坚韧,宛如灵蛇舞动。这杆枪,既是他的武器,亦是他的灵魂,融合北派枪术的刚猛与南派枪法的诡谲,尤善“借力打力”,令人叹为观止。
“辽将耶律德光,可敢与我一战?”幽州城外,杨衮面对辽军,豪气干云。
耶律德光,辽国第一猛将,身持四宝,人称“四宝将”。他闻言怒马而来,全力劈砍。
杨衮却故意卖个破绽,随即以枪杆贴地横扫,借对方下劈之力,将其连人带马掀翻在地,尘土飞扬中,一招“地火焚天”震撼全场,至今仍被奉为以巧破力的经典之战。
杨衮年少的时候,听说李存孝,武力值天下第一,有“将不过李”之称,他心中很不服气。虽然他才才刚刚从高思继那学全了老夏家的“北霸六合枪”,但他却敢只身前往太原,挑战李存孝。
正因为挑战李存孝失败,让他知道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因此,自鸡宝山与高行周等人“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后,他便回到老家励精图治,二次学艺,发奋图强。
后来,他听说结义兄弟刘知远自建立后汉之后,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权臣作乱。杨衮念及兄弟情谊与国家大义,毅然决定前去助刘知远一臂之力。但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于是,他带着一身精湛的武艺,先下河东,收服了河东三十六寨的人马,成为火山王,然后率领十万火山军,前去打退耶律德光,解了刘知远的太原之围。
此后多年,他还与擅使盘龙棍的赵匡胤在阵前打了个平分秋色,两人惺惺相惜,有了“铜锤换玉带”之举。
再往后,他回到火塘寨,一心研究枪法,最终创立杨家枪,成为一代武学宗师。
杨衮成为枪法大家之后,他的枪法之强,堪称无双!为何这么说呢?从高怀亮之子高君佩只从他那学了三招枪法便打败罗英便能看出。
须知高怀亮认祖归宗后,很快便凭借不凡的枪法,成为了宋营的第一高手,就连学刀前的杨继业都不是他的对手。而罗英不仅连败多员宋将,还枪挑了高怀亮,他的枪法之强,可想而知。在跟杨衮学枪前,高君佩是打不过罗英的,但到火塘寨跟杨衮学枪之后,他只使出其中的两招,便打败了罗英。因此,如果说项羽是“枪中之霸”,那杨衮就是“枪中之王”,他们两个排名前二,也是实至名归。
三高宠:指排名第三的是擅长使用碗口粗的虎头錾金枪的高宠
“金军营中虽人才济济,却无人能及我高宠一枪之威!”高宠紧握虎头湛金枪,矗立于沙场之上,他的英姿在阳光的映照下更显威猛。金兀术见了,亦不禁感叹:“岳飞帐下竟有此等人物,这简直就是西楚霸王重生!”
高宠,《说岳全传》中的无敌猛将,其勇武堪称是“神勇”的化身。他天生神力,枪术超凡,被誉为“枪中之神”。他的虎头湛金枪在演义中也是一绝,枪头铸成咆哮虎首,枪缨染作猩红,挥舞时犹如猛虎扑食,不说别的,就“碗口粗”的枪杆,就非一般之人能够驾驭。
在牛头山闯金营时,高宠所向披靡,金枪所指,无人敢挡。面对金兀术派来的四大元帅金花骨都、银花骨都、铜花骨都和铁花骨都,高宠哈哈大笑:“哈哈,今日便让你们见识见识我高宠的厉害!”说完,挥动手中的虎头錾金枪,一枪一个,直接将他们送到西天极乐世界去凑成一桌“麻将脚”。
评书艺人形容其枪势:“如泰山压顶,似霹雳惊空”,正是这种纯粹的力量美学,让高宠成为“南宋第一枪”的不二人选。
高宠的枪法称得上是“裂地崩山枪”,招式全无守,只攻不守,全凭天生神力碾压对手。牛头山之战中,他一枪打跑金兀术之后,又单骑冲入金军之中,横冲直撞、左挑右刺,打得金军纷纷躲闪。
最后,在往西山上冲时,面对哈铁龙放下的铁华车,他挥动手中的虎头錾金枪,连挑十一辆铁滑车。最后,因战马力竭,被第十二辆滑车压死。这段“挑滑车”的壮烈情节,成为评书史上最悲怆的枪法绝唱。
四赵:指排名第四的是擅长使用龙胆亮银枪的赵云
“吾乃常山赵子龙!何人胆敢阻我去路?”赵云紧握龙胆亮银枪,端坐在马上,他的英姿在战火的映照下更显挺拔。那一刻,他宛若战神降临,威震四方。
赵云,刘备麾下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是《三国演义》中枪法最好的猛将。他身姿矫健,枪法超群,手中所持的龙胆亮银枪,更是非同凡响。
此枪枪身细长如银龙,枪尖锐利似寒星,枪杆由陨铁精心锻造,银光闪烁,耀眼夺目。枪法灵动,攻防一体,无论是刺击还是横扫,皆能展现出无穷威力。赵云凭借此枪,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名震天下。尤其是在长坂坡一战,让人印象深刻。
那一日,曹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刘备的军队被冲得七零八落,妻儿老小皆陷敌阵。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云挺身而出,单枪匹马冲入敌阵,誓要找回刘备的独子刘禅。
“曹贼,休要张狂,我赵子龙来也!”赵云在曹军中左冲右突,银枪所到之处,敌将纷纷落马。不大一会,敌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战袍,却丝毫未减他的英勇。曹军之中,无人能挡其锋锐,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如入无人之境。
经过一番苦战,赵云终于在一处民宅之中找到了刘禅,并将其紧紧护在怀中,最后成功杀出重围,回到了刘备的身边。此战,赵云单枪匹马在百万曹军中七进七出,龙胆枪或刺或挑,连斩曹营名将五十四员。
赵云的枪法刚柔并济,巧妙无比,精髓在于“后发先至”。汉水救黄忠后,他匹马立于寨门前,徐晃、张郃竟不敢逼近。待曹军先锋慕容烈冲阵,赵云龙胆枪倏然刺出,看似平平无奇的一记直刺,却在电光火石间穿透三重铁甲,此招“潜龙出渊”将速度与精准发挥到极致。最精彩处当属“枪挑张绣”时的表现:面对北地枪王张绣的绝招“百鸟朝凰”,赵云以“蛇盘七探”化解,枪尖突然如灵蛇吐信,穿透漫天枪影直取张绣咽喉,令其猝不及防,败下阵来。后世赞曰:“三国枪法有三绝,子龙巧、文鸯勇、张任诡,而子龙居首。”
五岳:指排名第五的是擅长使用八宝陀龙枪的岳伦
“尔等,可知我岳家枪的厉害?”岳伦手持八宝陀龙枪,挺立阵前,声如洪钟,枪尖轻颤,仿佛随时准备绽放无尽威力。
岳伦,外号“金眼雕”,岳飞的后代。他是《明大英烈》评书中的一位枪法高手,他的岳家枪比先祖岳飞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枪法以灵活多变著称,尤其擅长擅长“北霸捻丝枪”和“卧马回身枪”两大绝技,枪法精湛,被誉为“枪中之杰”。他擅使一杆八宝陀龙枪,枪一使出,犹如梨花飘雪,绚烂而致命。
岳伦的八宝陀龙枪,非比寻常,枪杆上镶有八件宝物,枪尖长而细,枪身轻盈灵动,变化无穷。岳伦舞动此枪,时而如风卷残云,时而如电闪雷鸣,单挑群战,皆游刃有余,攻防一体,无懈可击。
“哼,朱元璋麾下竟有你这等人物,倒是小看你了。”一位敌军将领冷笑道。岳伦闻言,心中五味杂陈,他“隐”于朱元璋军中,才华横溢却不得重用,那是因为他不重外表,穿衣打扮貌若洪七公,因此常被忽视。病愈之后,心灰意冷的他,决定离去,但在离去之前,他要让所有人见识到他的真正实力。
阵前,岳伦如猛虎下山,连败黑金牛、黑金亮、张铁龙、呼塔尔等四位敌军猛将,就连大元悍将虎印也未能幸免,在其宝枪之下身受重伤。一时间,敌军士气大挫,惊恐万分。
“大元‘四宝将’脱金龙何在?可敢与我一战?”岳伦高声喝道。脱金龙闻言,怒不可遏,亲自出战。只见岳伦身形一闪,枪影如织,瞬间使出“卧马回身枪”,枪尖如灵蛇吐信,直取脱金龙要害。脱金龙猝不及防,被其刺伤,败逃而去。
岳伦枪法之精妙,令敌军闻风丧胆,尤其是那八宝陀龙枪,舞动间犹如蛟龙出海,势不可挡。从此,岳伦之名,响彻战场,成为一代枪法传奇。后世传颂:“岳伦枪法,灵动无双,八宝陀龙,威震四方。”
六罗松:指排名第六的是擅长使用五钩神飞枪的罗松
“且看我一枪定乾坤!”四平山之巅,罗松豪言甫出,手中五钩神飞枪已如蛟龙破浪,横空出世。霎时间,那‘四猛之首’罗士信与李元霸缠斗正酣的双锤与大锤,竟被这惊天一枪轻轻巧巧地震开,二人更是被这余劲震得神智恍惚,晕倒在地。罗松此等超凡入圣之威能,令在场众人无不瞠目结舌。
罗松,又名罗春,乃北平王罗艺与姜桂芝之嫡长子,罗成之兄长,有“枪绝”之称,于《隋唐演义》与《兴唐传》中被誉为四绝之首。其枪法,已臻化境,近乎天道。
罗松擅使一杆五钩神飞枪,此枪亦是不凡,枪长一丈有六,虽不及丈八蛇矛长,但枪头暗藏五枚倒钩,这赋予了它可刺、可锁、可撕、可扯等多重威力,因此,单从变化上来说,它就比普通的长枪“厉害”很多。此刻,枪尖轻颤,仿佛还残留着刚刚震退双雄的余威,罗松收枪而立,目光如炬,扫视着四周,那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淡然与威严。
“吾枪之下,非生即死,今日若非为救二位英雄于危难,吾亦不愿展露此等绝技。”罗松的话语平静而深沉,却字字掷地有声,让在场众人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
正当众人沉浸在罗松这一枪带来的震撼之中时,罗松却跳上战马,扬鞭而去,只留下一抹孤傲的背影和空气中尚未散尽的枪意。
众人望着罗松远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罗松超凡武力的惊叹,也有对自身渺小的感慨。
罗松的枪法,独步天下,除了众所周知的在四平山之战中,他一枪使出,名震天下之外。他还曾与枪法同样不凡的弟弟罗成在佛山脚下对枪比武,结果技高一筹的他轻松胜出。要知道精通罗家枪的罗成——那可是那个一日锁五龙的枪法高手啊!能轻松打败罗成,罗松枪法之高,可想而知。
以上六位用枪高手,项羽、杨衮、高宠、赵云、岳伦和罗松,各自凭借手中的宝枪,在演义评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枪法各具特色,或刚猛、或多变、或灵巧、或勇猛,无不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排名有先后,但每一位都是当之无愧的绝顶用枪高手。
当然,演义评书中的用枪高手远不止这六位,诸如罗成、李光弼、郭子仪、杨七郎、岳飞、杨再兴等人,也都是用枪的高手。但侠哥认为,这六位高手无论是从枪法的精湛程度,还是从他们在演义中的表现来看,都足以位列前六。当然,这只是侠哥的个人观点,朋友们若有不同的意见,就当是侠哥在抛砖引玉吧,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