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军律师.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主播行业,他们创造了无数财富神话,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法律问题。

在涉新经济新业态纠纷中,很多主播与公司签约后一旦解约将面临巨额索赔。

那么,如果主播解约面临巨额索赔,法院会如何判定赔偿责任?

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2022 年 5 月 25 日,某传媒公司与小艺签订《演艺经纪合同书》,约定合作期限两年,传媒公司给予小艺平台资源,小艺完成直播时长和流水金额,违约需支付违约金 30 万元,传媒公司支付了签约金 3 万元。但 7 日后小艺以情绪不佳为由意图解约,传媒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合同解除,小艺退还签约金 3 万元,支付违约金 1 万元。原因是小艺在合同签订后第 7 日即提出解约,传媒公司是否能取得预期合作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传媒公司未举证证明其他损失,30 万元违约金明显过分高于实际损失,法院综合多因素酌情确定违约金为 1 万元。

由以上案例分析,法院判定责任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一、合同约定

条款有效性审查:法院首先会审查合同中关于违约金的条款是否合法有效。若合同条款不存在欺诈、胁迫、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且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那么该条款原则上具有法律效力。

约定不明情况处理:如果合同中对违约金的约定不明确,如未明确是按单月、年度还是合作期间总额计算等,法院会根据合同上下文、行业惯例以及公平原则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定。

二、合同履行情况

双方履约程度:法院会考察主播和直播平台或经纪公司各自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比如主播是否按照合同约定的直播时长、直播内容、直播频率等进行直播,平台或经纪公司是否为主播提供了约定的资源支持、推广包装、收益结算等服务。

-违约情节轻重:分析主播解约的具体行为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若主播是在合同履行初期就突然解约,且没有合理理由,与在合同接近履行完毕时因一些特殊情况解约,法院的判定会有所不同。前者可能被认定为违约情节较重,后者相对较轻。

三、实际损失与预期利益

平台或公司损失:平台或经纪公司需举证证明因主播解约所遭受的实际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前期对主播的培训投入、宣传推广费用、为其配置的设备道具成本、预期的收益损失等。若平台能充分证明这些损失,法院在判定违约金时会予以考虑。

主播收益情况:法院也会关注主播在合同履行期间的实际收益以及其通过解约可能获得的利益等情况。若主播解约后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平台却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法院在判定时会倾向于支持平台的索赔请求,但也会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平衡。

四、双方过错程度

主播违约原因:如果主播是因为平台存在拖欠分成款、未提供约定资源等先违约行为而解约,那么主播的违约过错程度相对较小,甚至可能不被认定为违约;若主播是因为被其他平台高薪挖走等恶意原因解约,则过错程度较大。

平台管理责任:平台或经纪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管理不善、未履行合理的协助义务等情况,也会影响法院对双方过错的判定。如平台未能及时处理主播遇到的技术问题、运营问题等,导致主播直播效果受影响,进而引发解约纠纷,平台也存在一定过错。

综上,主播“解约”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台或经纪公司拖欠分成款(部分地区认定为劳动合同则是拖欠薪资);二是新的平台或者经纪公司花大价钱“恶意挖角”。

此两种情况的判决倾向亦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况即便主播违约,索赔偿的金额还是以损害填平为基础,如果是第二种主播恶意违约的情况,违约金往往会在主播/经纪平台收益的基础上翻倍甚至按照合同约定金额进行赔偿。

周军律师提醒,对于主播而言,在进行“解约”时要三思而后行,根据合同具体的约定以及双方履约的实际情况设计完善的方案,亦可交给专业的人进行解约处理。

如果直接听信下家平台工作人员或者某些朋友的“方案”被诉,有可能成为违约方,不仅前几年打拼的积蓄一扫而空,还将欠下大额负债;如果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的解约流程,将有可能无责脱身。

知法守法,希望大家都能充分使用法律武器,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点赞关注分享,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