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节档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你们都看了吗?
回想当年,导演乌尔善曾凭借票房收入突破26亿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一战封神。的确,影片精美绝伦的视觉效果和特效设计确实震撼人心,黄渤、费翔、李雪健、夏雨、袁泉、陈坤等顶流明星的加盟,为电影增色不少,其出色的演技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于是,《封神2》的“出炉”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乌尔善曾发出豪言,要凭借《封神》三部曲系列拿下150亿的票房成绩。为了制作这部大手笔的电影佳作,甚至想超越《封神1》的辉煌,早在去年的暑期档大战时,乌尔善选择“慢工出细活”,并发布声明,由于《封神2》的制作,以及特效难度大幅度增加,所以无法提前完成,进而退出暑期档大战。
此言一出,粉丝们的期望值拉得满满的,大家都希望《封神2》在主创团队的努力下能够精益求精。
终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上映。毕竟珠玉在前,我满怀期待地观看,给我的感觉是优劣参半,场面恢弘,打斗精彩,但特效雷人,爱情线很突兀,可以说是画蛇添足,严重削弱了《战火西岐》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延续前部的亮点,影片场面一如既往地恢弘壮阔。纣王手下大将云集,闻太师、邓婵玉、四大魔将个个都是狠角色,西岐的阵容也同样强大,姜子牙、姬发、殷郊、哪吒、雷震子、杨戬出场与敌方对战,燃爆全场。
影片刚开始姬发与邓婵玉的打斗场面十分精彩,姬发与邓婵玉两人骑马,一前一后,在悬崖边角逐,全程丝滑,扣人心弦,观众直呼过瘾。而后的两人水下搏击场面,干净利落,惊险不断,令人过目难忘。
不可否认,《封神2》在设计宏伟壮观的战争场面上非常用心,但是在特效设计和爱情线的设置等方面,观众对此颇有争议。比如,被纣王殷寿砍下头颅的殷郊得元始天尊之力接头复生,殷郊反吸十二金仙和元始天尊的法力,从而拥有了三头六臂的法相。
我和观众的想法一样,元始天尊是阐教的老大,神仙级别很高,怎么可能会被一个心存怨念的鬼魂吸走法力呢?
也许,编剧是想让殷郊有复仇的底气和资本吧,最让观众啼笑皆非的是殷郊的法相跟哪吒同出一辙,都是三头六臂,特效设计上跟“阿凡达”“蓝精灵”一样,很是出戏。
乌尔善曾解释,这是将殷郊及其内心悲哀、愤怒、责任感视觉化,展现三种性格,体现其内心矛盾与情绪张力。我倒认为,殷郊三种不同的性格也无需通过外表来直观地体现,其实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殷郊这样的法相特效设计非但没有创新,而且看起来就是五毛钱特效。
影片里最让观众不能忍受的是乱设爱情线。我感觉不少战争片、灾难片的剧本都离不开一个“情”字,非得在严肃残酷的画风里从始至终地硬塞一段感情戏,也许导演编剧的想法是通过煽情的桥段赚足观众的眼泪,没笑点就引爆泪点吧,票房大热才是王道,但我认为,如果爱情线没设置好,反而就会有种牵强附会、不伦不类的感觉,而且会冲淡影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扭曲主要人物的价值观,影片也就黯然失色了。
比如,在原著《封神演义》里,邓婵玉是商朝三山关总兵邓九公之女,在战场上被土行孙活捉,在姜子牙的安排下与土行孙成婚。婚后,她随军征战数年,屡立战功,最终英勇阵亡。可是导演编剧偏不遵从原著,让邓婵玉与姬发屡屡交手,之后在相处中似乎渐生情愫。
面对殷商大军的进犯,姬发害怕因自己的反叛牵连无辜百姓,恐惧自己无力承担守护者的责任,因此在与邓婵玉交战后,他竟自愿投降,一再退让,看到这里,难免会让人产生主角是个懦夫的想法。还好姜子牙的劝谏成为转折点,姬发幡然醒悟,不再视自己为“赎罪者”,而是反抗纣王与民同生共死的领袖,与大家一起守护西岐,打好保卫战。
可是在破十绝阵的最后关头,本来姬发可以一刀结束闻太师的性命,拯救西岐,却因为闻太师说出邓婵玉也会因此丧命,姬发便犹豫不决,始终下不了手,全然不顾西岐百姓的安危,所幸,邓婵玉大义凛然,助姬发除掉闻太师,解了西岐灭亡的燃眉之急。
她临死之前,还让姬发唱了一段“有女怀春”的山谣,道了一句“我回家了”,而后含笑而终。其实,这段感情戏很鸡肋,也是《封神2》最大的败笔,乱改原著也就罢了,主角们都成了“恋爱脑”,仿佛沉迷于“儿女情长”,从而大大削弱了英雄光环。
乌尔善曾信心满满,想要把《封神》三部曲系列打造成神话史诗电影,堪比好莱坞的《魔戒》系列。可惜第一部和第二部的票房加起来远远没有突破期望值,希望第三部能够扬长避短,真正做到精益求精,为演绎中国这段神奇瑰丽的神话史诗画上圆满的句号吧。
作者:锦鲤瑜,入骨影评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