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遥远。

——陈奕迅《富士山下》

1

特朗普公主号

特朗普年轻时,有一艘85米长的超级游艇,名叫特朗普公主号,特朗普的公主,自然不是KTV里的公主,他的公主只有一个,叫伊万卡。

除了泡妞和筹款,特朗普一般不轻易动用这艘游艇,但你懂的,年轻的特朗普,除了泡妞和筹款,几乎没有别的事忙,所以,这艘游艇经常被使用。

特朗普的传记有个特点,那就是内容非常空泛,国际大事,励志鸡汤,天南海北,看似什么都有,唯独没有特朗普自己的事。

如果你想了解特朗普,那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所有的传记抛诸脑后。

如果你像我一样不幸打开了一本特朗普官方传记,你大概会看到这样的车轱辘话,特朗普说,我做成了某事,因为我是特朗普,你也可以做成这件事,因为你正在读特朗普的传记。



有点扯远了,其实我是想说,特朗普搭乘自己的豪华游艇去日本筹款的故事。这趟私秘之旅任何一本特朗普传记都没有记载。

特朗普去日本筹款,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要去日本筹款,是因为那个时候特朗普遭遇财务危机,资金链断裂,而美国的富豪已经被特朗普“薅”过一遍了,实在榨不出油水,这才轮到日本的富豪。

那一年,特朗普意气风发,乘上85米长的“特朗普公主号”驶向亚洲,希望能吸引日本的富豪。

关于日本,特朗普最大的印象就是——有钱。

在80年代的纽约房地产界,特朗普从第五大道的摩天大楼中,亲眼见证了日本资本收购美国本土品牌的狂潮,其中就包括洛克菲勒中心。

当时,日本经济非常强劲,大有赶超美国之势,东京一带的房价高潮迭起,业界流传一句话——卖掉东京,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正因如此,濒临破产危机的特朗普,这才漂洋过海来化缘。

特朗普来到日本后,面对多金的日本人,是软饭硬吃,还是陪笑作揖,现今已无证可考,但见了不少人是肯定的。

关于特朗普90年代的日本之行,无论正规媒体还是黄色小报,都鲜有记载。当时的特朗普,还是个小角色,一个在生意上遇到困境的二流富豪,自然不会占去过多版面。

到了特朗普当上总统后,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记者们开足马力,将他所有的过往经历,都回锅翻炒,即便如此,关于年轻特朗普的日本之行,也鲜有论及。

直到我将“特朗普90年代赴日本筹款事宜” 输入DEEP SEEK之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回复。

2

人工智能

关于特朗普在日本见了哪些人,具体筹款情况如何,喜欢哪个AV明星,DS和我一样无知。

但DS着重提到了三点。

第一,早在80年代,特朗普目睹了日本财团在美国的疯狂收购,从洛克菲勒中心到众多美国标志性品牌,日本资本的涌入,让他感到不安。

第二,到了90年代,特朗普对日本资本涌入的不安情绪,进一步加深,DS用了一个词——怨恨。

第三,特朗普90年代赴日筹款的经历,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商业困境,也揭示了他对日本资本的复杂态度。这种态度后来成为他挥舞关税大棒的肇因之一,并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DS的回复生成逻辑之一,是根据用户的需求,瞬间抓取海量信息,然后通过逻辑推理能力,去芜存菁,得出相对精确和靠谱的答案。

也就是说,如果我在谷歌或百度寻找特朗普在90年代去日本筹款的内容,会出现一大堆泥沙俱下的内容,要从中找到我需要的东西,就得花费时间精力筛选,浪费了时间不说,还可能找不到靠谱的结果,尤其是百度,按照它深谙“食色性也”的浪漫设置,搜索特朗普和日本这两个关键词,很可能会出现一大堆穿着暴露的妇女。

而当你求助于DS,它能瞬间告诉你最靠谱的答案,整个用时不到一秒钟。

我试着溯源了一下,DS给出的关于特朗普90年代去日本筹款的信息,主要来自BBC的一篇文章。

基于DS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试着推断,特朗普的日本之旅,是不大愉快的。





首先是“房事”不谐,1980年代,日本资本疯狂涌入纽约房地产市场,成为纽约地头蛇特朗普的劲敌,特朗普在90年代初面临资金链断裂,与这不无关系。

再一个,为了渡过难关,特朗普不得不低头,乘着公主号游艇,去向自己的“劲敌”化缘,这是一种变相的屈辱。

我们不要忘了,那时候的特朗普,只是一个二流房地产商,身上的光环有限,再加上90年代初的日本,正赶上房地产泡沫破裂,许多地产商亏损严重,甚至血本无归,负债累累,在他们眼中,特朗普这个“不速之客”,难免有一点面目可憎。

让房地产业泡沫化的日本商人,去拯救一个大洋彼岸的美国房产商,确实有一点黑色幽默。

年轻的特朗普在日本具体遭遇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个与他关系密切的小老弟的经历,可作为借鉴。

这个小老弟就是马斯克

3

社团长红

马斯克初创航空公司时,计划从俄罗斯那里买火箭,为此专门飞到莫斯科,与那里的军火商洽谈,因为有求于人,难免要入乡随俗,这个“俗”就是酗酒。

几场大酒过后,马斯克与俄军火商如胶似漆,彼此光着膀子,搂着脖子,大呼小叫,举杯同庆,马斯克说列宁万岁,俄国军火商说美国万岁。

谁料,马斯克酒没少喝,生意最后却黄了,原因是马斯克想刷两个火箭,希望俄罗斯人给个优惠价,后者予以拒绝,还嘲笑他是穷鬼。

一气之下,马斯克飞离莫斯科,决定自己造火箭。



这桩糗事,马斯克毫不避讳,在官方传记里有详细记载。

马斯克去俄罗斯刷火箭,与特朗普去日本拉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大佬年轻时干的莽撞事,但一个写在传记里大书特书,一个则几乎没有任何细节讳莫如深。

这缘于二人的不同性格。

马斯克是那种渴望让别人觉得他有趣的人,时时刻刻想要通过搞怪,甚至出丑的方式,赢得大众的关注,去俄罗斯刷火箭这事,虽然有点狼狈,但仍不失为一件有趣的谈资。

特朗普则不然,虽然他同样极具娱乐性,但早年在纽约商业丛林中弱肉强食的经历,让他从流氓律师罗伊身上,学到了三条必胜法则。

第一,进攻,进攻,再进攻。

第二,否认所有对自己不利的指责和指控。

第三,永远不认输,即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即使到了一败涂地的地步,也要宣布自己的胜利。

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不久,破天荒地搞了一个“效忠仪式”,凡是他任命的官员,都要发誓对其效忠,美国记者称之为“黑帮政治”。



若早年那趟日本之旅,有助于表现特朗普的“正面形象”给观众,那不用这位白宫里的教父多说,擅长承旨的马仔们早就宣传得沸沸扬扬了,如今讳莫如深,细节成谜,正说明此事不宜多谈。

不过想想那个年代,日本赶英超美之际,被美国以《广场协定》一招制敌,紧接着就是房地产泡沫破碎,进入无可挽回的“失去的三十年”。

特朗普此时赴日,实乃不合时宜,大概看不到什么好脸色。

想象一下,特朗普赴日,请了一桌商业界的头头脑脑,像什么阿松,阿昭,阿义,吃喝之际,提出诉求,原本热闹的场面突然安静,互相推诿,顾左右而言他,支支吾吾,说事情难办。

终于,特朗普耐心耗尽,冷笑一声,既然难办,那就别办了,掀了桌子,拂袖而去。



九十年代的日本,房地产已成泡沫,业界之人,心深伤透,不愿趟此浑水,拒绝特朗普,再正常不过,那些头角峥嵘之辈,早就将目光投向别处,比如孙正义

孙正义的软银,疯狂投资互联网,继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之后,又催生出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雅虎股价最高时,孙正义资产超过比尔盖茨,当了一天的世界首富。

特朗普来日本拉投资的90年代初,孙正义的软银已成立十来年,在投资界功成名就。

当日,特朗普在日本摆宴,孙正义可能就是座上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多年后,特朗普华丽转身,从二流房地产商变身为美利坚总统,二进白宫,召开记者会,日本软银集团扛把子孙正义屁颠屁颠前来捧场,并以5000亿美金拍下了“社团”的“长红”





孙正义说,总统先生,上个月我来庆祝你的胜利,承诺提供1000亿美元的投资,你告诉我,要提供2000亿美元。现在我带回来了5000亿美元。正如以你所说,这是黄金时代的开始。如果你没有赢得大选,我们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马斯克听到孙正义的谄媚之言,大概心里要嘀咕,妈的,我的马屁也敢抢。

不管怎样,特朗普自封的“黄金时代”,就要开启了。

这正是:

“懂王”赴倭州,世态炎凉搞钱愁。

商海沉浮多少事?悠悠。

不尽软银滚滚流。

亲王刷火箭,俄乌烽火战未休。

溜须拍马谁敌手?孙某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