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长者食堂就是个大饭堂”——这个传统概念,似乎正在被打破。

清晨起早,几个老年人结伴赶到小区边上的社区长者食堂,听一堂中医诊疗讲座;午饭吃饱,放寒假的孩子坐在社区长者食堂里摊开习题册,和小伙伴一起“攻克”作业;夜色浓时,青年们步入社区长者食堂,喝一杯咖啡,聊一聊工作……

供餐,已经不是社区长者食堂的唯一功能。在杨浦,越来越多的社区长者食堂跳出“框架”、打破常规,开启了一场全新“自我革命”:利用分布广、数量多、资源强的先天优势,充分协调资源要素,实现“食堂+文化”“食堂+医疗”“食堂+健康”等场域融合式发展。

01

“上食堂去热闹一下”


2月11日上午9点半,位于腾越路的熊猫饭堂午市尚未开张,里头却人头攒动。“今朝是元宵节,听说这里搞元宵活动,猜对灯谜可以吃一碗汤团。”66岁的居民赵剑敏高兴地说,“很有节日氛围的。”


原来,当天上午,定海路街道与熊猫饭堂合办了一场闹元宵活动,地点就在熊猫饭堂门前的室内大厅。写“福”字、书画展示、猜灯谜,一个个民俗摊位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凡是猜对灯谜的居民都可带上灯笼,到食堂领取一碗热腾腾的汤团。住在附近的唐老伯是第一个吃上的,他高兴地给汤团拍了一张照片发给朋友们,“看,家门口就有汤团吃。”


“这家食堂就在我们小区附近,走过来就几分钟。”69岁的夏巧云是和姐妹们一起来的,看了字画、猜了灯谜、吃了汤团,几人在食堂门口合影留念,“我们经常来吃饭,对这里很熟悉。现在社区长者食堂不一样了,活动多、福利好,变成我们姐妹几个的聚集地了。”


而在另一家社区长者食堂——位于打虎山路的杨浦区睦邻社区长者食堂,中医诊疗、口腔义诊、血糖血压测量等公益便民服务已成为一张特色“名片”。每个月,用餐区里都会支起两个公益看诊台,邀请来自合作医院的专家坐镇义诊,为居民把脉、测量血压血糖、口腔检查等,同步开具健康处方。

“我们老年人最关心的就是健康,能经常有专业医生帮忙把个脉、看看诊、提提建议,让我们感到很踏实。”居民金鸣猷是义诊参与者之一,自家就有测量血压的设备,但她还是爱到食堂里参加义诊,“这里是个食堂,一看完诊,就能按照医生的食补建议在边上吃饭,非常方便。”


“社区活动大厅”,是杨浦区一批社区长者食堂的“新身份”。很多居民的口头禅从“到居委会碰头”改为了“没事上食堂去热闹一下”。吃饭、看义诊、赏文艺演出、逛节庆市集,这里能做能玩的越来越多,饭菜香味与欢声笑语交汇在空气中,让大家总爱往这里聚集。

“我们正在不断挖掘社区长者食堂的潜能。”江浦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工作人员张叶佳表示,“社区长者食堂不止是食堂,我们还增加了很多微日托、微助餐等服务,让它更像一个老年人的休息站、休息交友的会客厅。”

02

社区长者食堂,魅力何在?


社区本就有老年活动室,杨浦各街道近年来也各自新开了至少一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为何还要赋予社区长者食堂吃饭以外的新功能?而社区长者食堂,又何以在短时间内华丽转身,扛起社区居民社交“大本营”的交椅?

数量多、位置佳、人头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大多数社区长者食堂开办前就经过选址调查,落地在闹市中心,四周都是居民区,人流量大、客群面广、关注度高。附近居民一出小区门,走路15分钟以内就能抵达,可谓八方汇聚的“小型枢纽”。


街区资源的叠加赋能是另一亮点。在新江湾城街道的清流环二路上,有一家社区长者食堂去年年底营业,内嵌在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内,一楼供餐兼具咖啡店功能,楼上是综合活动区、运动健身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隔壁就是养老院,“一站式”解决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一楼食堂旁的“为邻咖啡”摆着一块活动告示牌,列举了每个月的美好生活社区公益活动,包含咖啡渣美肤皂制作、春季家庭中医养生知识科普、亲子互动沙龙等诸多类型。

茶余饭后,不少居民会在社区长者食堂里坐坐。有孩子们“组团”来做功课,有中年人点一杯咖啡,对着电脑不停打字,附近的园区白领、一线劳动者也时常停留小憩。


民以食为天。“食堂+”也是“吃饭+”,以吃饭这桩民生大事为中心向外辐射,覆盖到百姓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潮流商务等多元领域,打开了社区居民品质生活的新视野。

03

“高能”服务“融”起来


社区长者食堂提质扩能的背后,是杨浦区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融合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幸福养老”服务体系的坚定决心。

回顾2024年,杨浦区新增社区助餐服务场所10家,新增社区长者食堂完成率全市第一,日均供餐量达1.72万客,一张以中央厨房为枢纽、社区长者食堂为核心、老年助餐点为延伸的助餐服务网络已经成型。


2025年,杨浦区将目光放在纵深建设“暖‘杨’惠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以惠体系、惠阵地、惠融合、惠能力,综合提升养老服务能级,顺应老年人对“幸福养老”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中央厨房+中心食堂+助餐点”多元点位布局的基础上,打造融合服务场景,将社区长者食堂与健康支撑、文化娱乐、便民服务等生活场景充分融合,方便老年人享受“一站式”服务。


越来越“高能”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相亲相熟、就近就便,可感、可知、可得。一边吃饭也能一边融入社群,在社区长者食堂也能喝一杯咖啡、读书看报、参加活动、手工编织、组织沙龙、运动健身……当社区长者食堂不止是“大饭堂”,杨浦的养老生活似有无限可能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陈露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