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一)
文 | 王卫
TONIGHT
夜读
回忆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毕业时一个学期的“学工”生活,那段难忘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记得那天当班主任宣布我们班级学工的单位是杨浦木材厂,我盼望已久的心情一下子被浇了凉水。
杨浦木材厂我太熟悉了,因为我们家住在机械学院(现上海理工大学),和杨浦木材厂是“一墙”之隔,一条“绵绵”几公里的铁丝网,两边种植着茂密的冬青树形成的“屏障”把机械学院和木材厂分开。站在机院学府的的大操场上,透过这冬青树隐隐约约就能看到木材厂宽阔的场地上堆满着成堆的木材。
每天那刺耳的锯木声吵得人心烦,要是刮起南风闻到最多的是伴随着木屑粉尘飘来的怪味,还有成年累月浸泡在定海江上散发着“臭味”的成排的木筏,也都是来自杨浦木材厂。
父亲认真地和我说:“不要小看杨浦木材厂,这可是承担上海木材加工大部分的产量、华东地区最大的木材加工企业,而且杨浦木材厂生产的产品纤维板在全国是很有名的。你们学工的目的就是要感受一下社会环境, 吃点苦,受点纪律约束是很必要的,对你今后参加工作会有帮助的。”
“上班”的第一天,在木材厂的大食堂,厂领导为我们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后,就把全班同学按照人数分配到各车间。
走进杨浦木材厂的厂门就是厂的生活区,一条简易的水泥路直通厂区,道路的左边是食堂,紧挨着食堂的是浴室,右边是全厂唯一的最高二层楼房,二楼全部是职工集体宿舍,一楼是党、政、工及厂长室、销售科、后勤科,医务室是靠在厂门口围墙边的一座小平房,二层楼前是一个篮球场,看上去这一切都是那样的简陋。
我和其他两位男同学被分在锯木车间,锯木车间在厂区最靠东面的定海江边,我们沿着水泥路一路上经过纤维板车间,一车车正冒着热气的纤维板刚出炉,整齐地堆放在平板车上,带领我们的师傅说:“生产纤维板的锅炉产生的大量蒸汽综合利用,可以提供给隔壁机械学院洗澡的浴室用。”我们还看到了槽板车间,那年代房屋装修要安装电线就是买这样的槽板,背面有几条凹槽,电线就“埋”在里面,安装在墙上即美观又方便。
这时候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水泥路的两边都没有人行台阶,正在这时有一辆平板车上装满刚加工好的槽板从车间门被两位搬运阿姨推出来,直接越过水泥路进了砂石地的堆放场,原来水泥路没有台阶是为了推运方便。
师傅补充说,这些上了年纪的搬运阿姨们不是厂里的正式职工,是解决社会就业困难和厂里劳动力缺乏招来的临时工,按天结算“工资”。
砂石场地可真大,堆满着各种木材、各种规格、整整齐齐。在那困难的年代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多的木头。装运木材的大卡车忙忙碌碌在水泥路上穿梭。
走了近二十分钟的路程都快走到定海江边了,终于看到锯木车间的大厂房,原来每天传出的刺耳锯木声就是从这传出来的。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王卫
编辑:顾金华
诵读:田静
视觉/封面:邱丽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