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我们这个项目的主隧道全面贯通了。现在吃这汤圆,比任何时候都香甜!”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南屏水库旁的一个深达27米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接收井内,公司洪湾泵站至南屏水库供水隧道项目总工程师蔚宁哲等建设者捧起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以最朴素的仪式庆祝乙巳蛇年的“开门红”。
△洪湾至南屏水库供水隧道的主隧道贯通。
汤圆里的“团圆”与“圆满”
元宵节8点,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从刚刚贯通的隧道内送到了接收井。蔚宁哲摘下安全帽,将汤圆分到工人们的手里:“咱们这项目是澳珠水资源保障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昨天隧道贯通,就是给大湾区送上一份‘团圆礼’!”
这份“团圆礼”的背后,是475个日夜的攻坚。
作为澳珠水资源保障工程的重点项目,洪湾泵站至南屏水库供水隧道全长4252米,需要从一口鱼塘下面和一座水库侧面以及一条黑白将军山隧道下方穿过,其中与将军山隧道底部的最近距离只有7米,还要穿越两条小型挤压破碎带,最高强度达到197兆帕,相当于普通混凝土的6倍以上。“这硬度,我们用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掘进,就像用缝纫机针头去扎钢板。”蔚宁哲说。但此刻,看着工人们蹲在钢架旁享受汤圆,他笑得欣慰:“能赶在元宵节前贯通,值了!”
△蔚宁哲(右)指导掘进机分解事项。
盾构机的“退役仪式”
12日上午11时许,珠海南屏水库云雾缭绕。此时,在距地面27米的接收井底部,全长195米、重达500吨的“钢铁巨龙”——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正在被拆解。
沿着陡峭的钢制楼梯下行,潮湿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只见直径4.03米的掘进机刀盘已经静卧在接收井底部的支架上,机修班班长孙玉东带着多名工人,手持气动扳手拆卸着掘进机外壳螺栓。
此时,刀盘上的合金刀具已经被拆下来放在地面,每把刀头都带着山岩凿刻的斑驳痕迹。“最艰难时,每天只能推进3米,一旦刀具磨损,就得停工换刀。”蔚宁哲说。
“这家伙可是功臣!”此刻,这台征战了16个月的硬岩掘进机已经完成使命。孙玉东抚摸着刀盘上的合金刀具,犹如抚摸老战友的勋章。
△何山多(右)配合孙玉东拆卸螺栓。
孙玉东:在钢铁脏腑中穿行的“设备医生”
在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拆卸现场,个子瘦小的孙玉东正蜷身钻进盾构机驱动舱。这个被工友称为“设备医生”的机修班班长,每天要在仅容一人躬腰通行的检修通道往返数十次。
为了确保初八顺利开工,项目部留守31名工友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孙玉东就是其中之一。
初五的险情让孙玉东记忆犹新。当日上午9时,孙玉东打着手电筒躬身钻进硬岩掘进盾构机,发现传送带被尖锐岩石划出20厘米裂口。他和两名工友跪在泥浆中,用橡胶修补带和热熔胶抢修3小时。“幸亏及时发现,要是开工后皮带断裂,上百吨渣土能把整个系统堵死,施工又得耽误几天。”他说。
此刻,看着拆卸中的设备,孙玉东摩挲着主驱动刀具上的磨损痕迹:“就像老战友要退伍了。”这个河南的汉子突然红了眼眶。
何山多:“最后一米”的“公分级”操作
掘进机司机何山多是与孙玉东一起干了7年的老搭档。在接收井底,何山多配合孙玉东拆卸螺栓。在这名“95后”四川小伙的操控台上,贴着“一气呵成完成剩下的105米”的便签——那是正月初八复工时他写下的目标。
△孙玉东(左)与何山多(右)一起配合拆卸掘进机刀盘的刀具。
“剩下最后5米时,心情很激动。”何山多说,当盾构机距贯通面仅剩1米时,坐在掘进机驾驶室的他接到了接收井里总工程师下达的指令:“降速!每分钟掘进进度由原来的3公分降到1公分,压力由600吨下降到350吨!”
随着距离的临近,驾驶室内,何山多屏住呼吸盯着监控屏,刀盘以每分钟4转的速度旋转;接收井内传来了更大的刀盘轰鸣声,随着一缕烟尘冒出,岩粉簌簌落下。“看到烟尘的那刻,我眼泪唰就下来了。”蔚宁哲说。
如今,何山多和孙玉东的便签已换成新目标——20天内完成掘进机的拆卸,2025年年底实现全线贯通。
这条地下长龙,正在编织珠澳间“最坚韧的生命线”。项目建成后,可提升珠海和澳门地区供水安全,改善水质,降低浊度,防止蓝藻爆发,同时可通过隧洞把南屏水库作为应急水源,反向供水给澳门石排湾水厂,进一步增强对澳门供水保障率。(中铁隧道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