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马戏团 | 文
百度的“都市传说”吧,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十多年前,天涯和贴吧有许多有趣的分区,大神和奇帖层出不穷。后来互联网运营逻辑改变,用户扩圈下沉,导致社交平台氛围剧变……很多人怀念着当年论坛的独特氛围,所以“天涯神贴”这种东西,依旧会不时复兴。
但其实,哪怕在已经一团糟的贴吧里,依旧保留着一些有古早互联网风味的角落。都市传说吧,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你对怪诞文化、神秘事件感兴趣,那它能让你沉迷很久。
首先介绍三个概念:都市传说,其实就是带有恐怖色彩和神秘主义的民俗故事,只不过发生背景是现代都市。“重庆红衣男孩事件”,就是标准的都市传说——而这个吧,就是专讨论中国的都市传说的。
最近还发售了个相关题材的游戏
这个吧,则建立在另外两个概念上,其一是其地基“冰山”。冰山,是个全世界都市传说爱好者都在用的概念。它大致是,把各种神秘事件分类,排在一座冰山图的不同高度上。
事件越诡异神秘,所处位置就越下面,所以普通的故事在冰山浮出海面的表层,而最黑暗的,则在海底的深渊里。
都市传说吧讨论的诸多话题,都是围绕一座“中国都市传说”的冰山展开的。这座冰山有自己的网站,其中涉及从未解之谜,到民俗传说、悬疑案例,乃至历史谜团等各种内容。
主创者:反季蝉
最后一个概念,则是“兔子洞”。这同样是个全世界都在用的词,来自《爱丽丝漫游仙境》,指代爱丽丝在书中,跟着一只兔子进了洞,从而见到了一片魔境。
《黑客帝国》里,尼奥在开头看到有人在电脑上,让他“跟随兔子”,以寻求真相,就是个兔子洞的梗。这词的意思是,日常生活中有些东西,看似平常,只是略微有些异样,可假如你真对着这“一点异样”研究下去,没准就会忽然落入一片隐藏的深渊。
而都市传说吧想做的,就是寻找生活中,那些藏在我们周身的“兔子洞”。
三个概念,支撑起了整个贴吧,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对各种神秘事件的硬核讨论,涉猎范围极广。
世上没有神鬼,所以都市传说吧讨论的,不是那些艳俗的超自然地摊文学,相反,他们恰恰是要寻找表面异样下的合理解释。这个过程,经常会引发一些强悍的推理、资料搜集,甚至学术研究。
就像前述那座冰山中,有前几年很火的“水猴子之谜”,这个传说背后,就藏着大量的历史、民俗文化知识。
至于都市传说,也并非全是瞎编乱造,世界上一些经典的都市传说,后来都有了科学的解释。
比如在2009年,曾发生过一起神秘事件:有人失踪多日,家属却收到了两条,从失踪者手机上发出的奇怪短信,上面是些异样而没逻辑的字符,像是最近流行的“文字恐怖谷”。
听着很像装神弄鬼,对吧?实际上,这是一个真实案件,曾被《今日说法》报道过。它的真相是:失踪者真的遇害了,而犯人在处理遗体时,把受害人的手机放进了裤兜,却在拖拽遗体时,让遗体的胳膊肘碰到了按键。
在都市传说吧,你就能看到许多这样的故事和解密。今天,我们就来聊几个吧里的有趣东西,要注意,这篇文章只是个概括性转述,你如果觉得有意思,那我建议去原贴和吧里看看,会引人入胜得多。
就拿刚才提到的“文字恐怖谷”举例,这流行概念大致是说,生活中一些角落,藏着乍看正常,实则非常诡异的文字标语,仿佛有异族藏在与你擦肩而过的人群里,其怪状在文字中浮现,使人毛骨悚然。
都市传说吧,会在各种社交平台寻找文字恐怖谷的实例。但除了过眼瘾外,他们还要研究背后的真相,因为这些人认为,互联网的使用者里实际上有许多精神/肉体有缺陷的人——而且不是指傻逼和喷子,谁都知道这两个的泛滥。
所以在都市传说吧的吧友看来,许多奇怪的表述、被挂出来的奇葩聊天记录,实际上是因为对方有某种病症,比如失语症,是应该被关注的人群,而非被群嘲的小丑。所以,他们想破译这些文字。
比如一个帖子,是有人在闲鱼做交易时,遇到了一个说不清话的买家,难以沟通。
在原贴中,大家最初都嘲笑这买家是智力有问题的“伪人”,但都市传说吧的吧友却指出,对面既不是小孩也非智障,而很可能是个学历不高的聋哑人在努力沟通。因为ta的许多奇怪表达,其实是典型的手语语序,比如把几岁表达成岁几,将身高说成高身体,以及把“了”当成问号使用,都是手语的特点。
这类例子里,最出名的或许就是“希腊女模特事件”了。你可能见过这故事,大致是说,2020年左右,一位全平台同名的网民,自称谢霆锋的老婆,希腊女模特“奥特莱斯”。
她的头像配图,全都是诡异的蓝底低质照片,同样风格的头像,还被用于她编造的简历里的其他人。她的文字风格也极为怪诞,总是突然提到爆炸和蓝鼠公司,并转发电视台的停机画面,或各种电器知识的百科类介绍,声称自己在高科技公司工作。
所有的表述都很诡异,但又仿佛暗藏逻辑。于是都市传说吧的吧友,便开始推理其人生经历,破译其表达,以找到其心理问题的根源。
推理过程很有意思,在抖音和B站,都曾被人做成视频。他们先是发现,蓝鼠,是游戏《超级救火队2》中的吉祥物,而在希腊神话里,蓝色的老鼠是祥瑞一样的形象。所以有可能,是一个精神病人,将两者混淆在了一起。
这个角色,在游戏里是负责救火的,吧友们推测,这或许和反复被提及的爆炸有关。而且它在高科技公司工作,提供的服务,是将骨灰复活成人体。
这些信息结合,自然诞生了第一个结论:奥特莱斯是个1999年出生,喜欢谢霆锋的女性,但因为遭遇爆炸或火灾,失去了亲人,自己也受到伤害,于是幻想创造公司复活家人,把日常接触的各种东西,融合成了空想。
听着有点信服力了,对吧?但当他们继续挖下去后,却发现不对劲了,越来越多的新线索和这个结论对不上,于是只好推倒重来。
整个推理过程持续了半年,诞生了很多种结论。其中一些揣测过程不一定严谨,但挺有创意,比如在资料中出现了一些人名叫张亚娥、张亚金等,他们需要推理出这些人的关系,而张亚娥的娥字,曾经常见,现在却很少了,所以可能是个大龄女性,或许是母亲或祖母。
离奇的是,最后他们真把奥特莱斯找到了,甚至拿到了他和家人的影像记录,但为了保护当事人没公开。原来,奥特莱斯是个思维能力不成熟的小男孩,可能有自闭症,于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自娱自乐的人设,无意间变成了都市传说。
为什么他总是提到爆炸?因为这个小孩是《愤怒的小鸟》的粉丝,时常听的游戏插曲中,就有很多提到“爆炸”的评论,他也曾在《愤怒的小鸟》问题下,写下爆炸相关的留言。
都市传说吧的讨论就是如此,真相可能是反高潮的,但真正吸引人的,是问题涉及的社会风貌,以及推理过程、搜集到的资料等。
在吧中,你经常能看到一些大神级的帖子,有些甚至像社会学或民俗学的论文。
比如最近有一个帖,是研究“竹蜂与蜂王”,一个奇怪的民间故事。作者发现许多南方少数民族的传说中,都有个类似的故事,于是他开始收集它们,并想弄清为什么这些故事,都会莫名其妙把蜜蜂和竹子关联在一起。
这故事本身非常魔幻,大致是说:中原的皇帝,要求主角父亲献上一百张人皮制作宫殿,父亲不愿意,于是被杀。而主角与皇帝设法斗智斗勇活了下来,却终被陷害,只得逃亡。在逃亡过程中,他用竹子孵化了魔兵试图造反,却失败了,失去了竹兵,自己也被杀头。
随后,主角用巫术暂时复活,并把竹子寄给了妻子,让她栽培,以让主角借竹子真正复活。谁知竹子被主角母亲提前卖掉,打开后,发现竹子里全是士兵和马匹,原来主角依旧想要造反。
一个版本里,竹子变成了宝毛
最后,魔竹里飞出了一只蜜蜂,前去蛰刺皇帝。而皇帝认为这蜜蜂是冤死的主角,感觉愧疚/害怕,为了弥补过错,他便让蜜蜂做了三日皇帝,也就是“蜂王”。
一些你可能听过的桥段,就出自这故事。比如主角死后,把断头装回去,问了路人能不能活,路人回答可以,他便走回了家。可当他回家问母亲同个问题时,母亲却回答说不能,于是他便死去了,很像猫和老鼠。
这个贴主发现,在壮族、侗族,傣族、京族、仫佬族和广西民间,以及1928年的民俗记录书里,都有类似的故事。这些看似不同的传说,或许都是同个故事的变体,蜂王也被叫做金伦、蜜蜂王、简宜……这背后应该有某种原因。
最后,在长篇的论述和推理后,贴主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他认为,这个断头的故事,是东晋志怪小说《搜神记》里《贾雍失头》的变体,而这些相似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原文化,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带传播的痕迹。
《搜神记》
而故事里的竹与蜂,则来自广西一种特别的昆虫“竹蜂”,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生物的两个形态,就像冬虫夏草。所以实际上,这故事是一种中国古代“化生说”的原始崇拜,演化成了对部落首领的祖先崇拜。
所谓化生说,就是一个生物在环境的影响下,从一个形态转换为另一个形态。这是古代中国人观察自然时,演生的一种信仰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转化中有神性。
你在许多西游记和山海经的研究中,都能看到这个理论的影子。比如孙悟空来自石头,而西游中的大鹏,实际上可能是鱼头,因为它是从鱼(鲲)变来的——竹子与蜜蜂的转化,便来自此。
所以在都市传说吧,假如你知道该往哪儿看,那真能学到知识,见到有趣的逸闻。
吧友会追溯一些互联网古早的黑暗角落,比如4399上,曾有打屁股、吹美女裙子、拿针刺紫薇格格等略带邪气的小游戏。而在4399的小花仙论坛上,还曾有很多小孩讨论如何虐待小花仙,吧友回忆说,自己当时只有二三年级,而论坛上的孩子们都在传播此类文章。
那些路边卖CD的车,到底是卖给谁呢?如今的汽车音乐播放器,早变成一体化的了啊,根本没有放cd的地方。
抓捕赌徒的警察,会在吧里解释说,这其实是赌博场所放哨的点位。
都市传说吧的老哥们,会讨论那些黑暗的vocaloid曲子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而“你有高速运转的机械进入中国”又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时他们真能破译真相,发现网友胡言乱语中的MC多美体城,实际上是多媒体城,而MC代表multimedia city——听着很蠢,对吧?但实际上,这问题背后真的是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神秘网站,它还有更详细的解密过程。
一些吧友的老推理,也会被验证成真。例如宝可梦中,卡拉卡拉头上的骨头,是母亲的遗骸,阿罗拉形态的武器火焰,则是母亲的灵魂,至于骨头,是同族墓地里捡到的尸骨。
都市传说吧,其实比大多数平台,都更相信科学和唯物主义。所以医生吧友会在其中辟谣一些医学性的都市传说,比如人被寄生虫蛀空的故事,必定是假的。因为寄生虫很聪明,它们甚至不会堵住肠子,因为堵住,人就吃不下东西,没营养吸收,所以寄生虫都是用慢性病害人,而非简单去“吃”。
为什么东汉壁画上,有这么多诡谲的多头人形象?
吧里的老哥,会找到图片的出处(济宁博物馆),然后去当地亲自考察,发现这些壁画还有配套的碑石,上面也有奇怪的九头兽。并且在全世界,从俄罗斯,到印度、北欧……都有类似的怪异多头人形象。
他们会提出多种假说,例如这些或许是在表达摇头晃脑。或者,这是东汉时期,楚地信仰三头神“春神”的残留习俗。
你不一定能看到真相,但总是能学到知识。原来古代的巫术崇拜中,认为人的灵魂是从头顶上升下降的,后来,这演化成了只要有多个头,就有多个灵魂,于是具有更强大的灵魂力量,最后变成了全世界各地,崇拜多头神的信仰——印度的多头神、中国的三头六臂,等等等等……
都市传说吧就是这样,它有太多有趣的内容,有各种领域的知识,也有跨越地域的合作和偶尔出现的人文精神。所以许多人说,在这个并不大的吧里,感受到了互联网早期带来的触动:一种合作、探索和共享的求知精神,以及言之有物的文字。
这篇文章,差不多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是,假如你还嫌它不够长,那我还有最后一个帖子给你说。
这个帖子的起点很平凡:有人想寻找一部70年代的电视剧,可奇怪地发现,这个留下了无数痕迹的剧集,自身却似乎从历史中消失了。
最初,是有人听到了70年代歌星苏红的歌《蓝天上的云》,据称这是电视剧《海韵》的插曲,他认为这首歌听着很前卫,便想把电视剧找来看看。
然而,贴主却发现,互联网所有的《海韵》,都是同名电视剧,主题曲是邓丽君唱的,根本没这首歌。而当他搜索另一部《海韵》后,却发现这电影没留下任何记录、片段,乃至剧照。同时,这首歌的名字,也在不断变换。
而在一个60后乐评人的公众号里,贴主找到了对《海韵》的记录,乐评人特别指出了该剧的配乐很先锋,说明它是存在的。后来,贴主陆续找到了作曲家,作词者,导演和歌手……但离奇的是,他们所有人的履历中,就是找不到这个神秘的《海韵》,没有任何画面,没有任何官方的电影信息。
很快,这贴就成了一个兔子洞:参与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使得这部电视剧的大量侧面信息都被挖了出来,多到足以创建一个详细的豆瓣页面。然而不论如何,就是没人能找到任何一张这电视剧的画面记录,不论海外国内都是如此,它仿佛既存在,又不存在。
人们去旧书网淘资料,好不容易找到了几十年前的央视收藏挂画,或许和这个电视剧有关,可画上没有任何画家和出版社的信息。
同时有人去老曲谱网上,查看《蓝天上的云》的曲谱,意外发现另一个完全相同的乐谱,注释却是电视剧《远洋浪花》的插曲。他原本推断说,早期电视剧会因为审查,有多个名字,或因为不卖座,中途改名。可《远洋浪花》的原声带,又有一半都和《海韵》的原声带不同,且有人提到自己看过《远洋浪花》,根据描述,这和《海韵》是不一样的作品。
有人在1986年的人民日报里,也找到了提及《海韵》的文章,介绍却说是军旅片,和一些人的说法对得上。可在原声带的介绍中,《海韵》又是个散文片。
最合理的推测是,《远洋浪花》是个系列片,而《海韵》是其中一集,所以多个地方都同时提到了两者,包括词作者/编剧的发言。且根据一些记载,该系列是关于外国风景的,每集风格都不同。
这事件的古怪就在于,到最后,人们找出了大量从侧面提及《海韵》的文章,包括赵忠祥的传记、导演的采访,乃至作曲家和歌手们留下的言论。有人甚至买到了《海韵》的薄膜唱片,找到了片尾的解说词文本,乃至对拍摄地的记录。
这群福尔摩斯翻出了一堆只有在旧书市场才能找到的书刊中,寥寥几句相关描述,然而就算有这种强度的搜索,依旧没人找到《海韵》的任何截图,或官方记载。
在央视从70年代到2000年的电视剧剧目中,也见不到其身影,它就像被从人间抹除了一样。
要知道,整个过程中,他们还接触到了许多被人们遗忘的,7、80年代电视剧,而那些剧集全都能查到信息,唯有《海韵》是例外。
一个人找到了一本老的口琴教材,里面有这部电视剧相关的谱子。同一本书里的其他歌都很有名,唯独《海韵》相关的曲子变冷了。
这部电视剧,曾经似乎也并不冷门,各种观众和从业者都记录过它。而那首《蓝天上的云》,大家也发现知名度不低,它还曾被著名歌唱家李谷一唱过。
所以,它到底去了哪儿呢?没人知道。
有人感叹,在搜集资料时,他们接触到了许多7、80年代的内地大碗歌手,在当时都是家喻户晓的,可如今他们和他们的歌都失传了。短短40年,一部汇聚大碗配乐的剧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时间的力量,仿佛在一步步探寻中浮现、具象化。
也许除了扑朔迷离的怪象外,这个帖子最让人感慨的,就是这些互相配合,寻找真相的陌生网友了。
他们翻找了大量的旧书和回忆录,搜刮和《海韵》相关的任何蛛丝马迹。这些旧书都是没有电子记录的,要么是实体书,要么是印影版,没法使用“搜索”功能,只能一行行自己查找。
一些资料,还得靠多人合作取得:有人打听到哪里可能存在某个资料,发到网上,有条件的人,就会去旧书市场购买。如果有人查到,某本书只剩下某个城市的图书馆存有记录,那有条件的当地人,就会去那里查阅。
就这样,越来越多资料被汇集起来,一点点向那个引至答案的点上凝聚。可似乎有东西不愿意辜负这件事里,“都市传说”带来的神秘感,所以直到现在,也没人找到关于《海韵》的真相,所有理论都不足以说服查询者们,这部电视剧,仿佛就这么神奇地消失在了空气中。
寻找《海韵》的故事,恐怕就是关于都市传说吧,最好的注脚。要说意义,那整件事确实没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但它还是令人印象深刻,因为看到如今的互联网上,依旧会发生这样有趣、怪诞的合作探索;这事本身,就显得像是一个不真实的都市传说。
刚过世的大卫·林奇,有一部电影叫《蓝丝绒》。大致是说,一名生活在阳光下的大学生,无意间在草坪上找到了一只耳朵,这引他一头栽进一个病态扭曲的兔子洞,看到了平日仿佛不存在的地下犯罪世界。
而当他终于离开这兔子洞,再度回到阳光下后,却再也无法忘记自己曾看到的事物,哪怕它们已经恍若隔世。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明白:在每一扇窗,那看似美丽的蓝丝绒窗帘背后,都可能藏着一片阳光无法照到的黑暗。
其实大家喜欢这部电影,只有一半原因是它叙述的道理;另一半则是:我们就是喜欢窥探蓝丝绒背后的秘密,这也是一种游戏。大卫·林奇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也总是在拍摄这样的作品。
在这个卫星照片笼罩每个角落、百慕大的每片海域都被祛魅的时代,偶尔去都市传说吧看一些奇怪的故事,也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放松方式。至少,要远远胜过将侦探精神,用在与杠精互查成分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