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南华大学将在长沙建设新校区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衡阳地区的网友纷纷表示担心,认为这会造成衡阳地区高校群龙无首,影响衡阳的经济社会快速增长。

南华大学在长沙建新校区,对衡阳发展影响有多大?

我认为影响不大,如果用1-10分来从小到大来评价影响程度的话,顶多可以评价为4分。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南华大学属于省属高校,对地级市的影响比较有限。


虽然南华大学可以算得上是衡阳的一个重要城市标签,但其重要性还不能算是非他不可。

因为南华大学之于衡阳,不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之于合肥,也不同于兰州大学之于兰州,更不是斯坦福大学之于硅谷。

毕竟南华大学在衡阳的发展当中还没有起到决定性助推作用。

不只是南华大学,其实放眼湖南所有高校,包括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在内,没有任何一所高校能够自称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中起到决定性助推作用。

在往大一点来看,国内除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等极少数高校对所在城市发展起到决定性助推作用之外,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

第二,高校多并不决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两所高校数量的差异不足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有高校的地方会带动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因为高校体量往往比较大,人员流动也比较频繁,消费也比较广泛和丰富,的确能够给当地带来一定经济收入。

但是,这种绝大部分是属于藏富于民的经济形态,例如不少旅游城市或者网红城市,看似旅游人员多,但实际上产生的经济效应却十分有限。

例如广西的地级市桂林市,既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全国普通地级市当中拥有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我们也没有见到桂林的经济社会有多么发达。

再比如湖南的地级市湘潭市,其经济体量在湖南十四个市州当中也处于中等偏后的位置,整体实力不如衡阳,难道湘潭的大学数量比衡阳少吗?显然不是。

因此,高校数量多并不代表所在城市经济就一定会发达,反之高校数量少也并不意味着所在城市就不发达,高校数量多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脱钩了。

第三,南华大学在长沙建设的校区规模偏小,还不至于让南华大学整体搬迁。


据公示信息得知,南华大学在长沙建设的校区总投资约32亿元,这一点投资额,想必总体面积不大,不可能让学校整体搬迁。

从这一点来看,衡阳地区的网友也无须担心。

此外,建设新校区将直接促进南华大学做大做强,反而还有利于衡阳的发展。

例如中山大学当下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注解。

中山大学在深圳、珠海建设校区,不仅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实力,而且还如虎添翼,得到两个经济特区的支撑,形成相辅相成,互相发展的良性局面。

因此,从长远来看,南华大学在长沙建设校区将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对学校对衡阳都有好处。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