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做出过火决定,让美国多年营造的中国假象,一夜之间崩塌。BBC紧急公布中国纪录片,将中国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特朗普
日前,BBC发布了长达7分钟的中国纪录片,名为《中国制造2025》,其中,以中方最新推出的DeepSeek为突破口,同时展示了中国无人机、电动汽车、芯片等多个领域,并且罕见对中方“极尽夸赞”,称中国在这些科技领域,逐渐成为了“主导者”。
纪录片中提到,中方如今的成功,并非是西方国家此前宣称的“抄袭、模仿”,而是基于中方自身的技术创新而来的。
对比美西方国家而言,中方的政策长期稳定,不仅吸收了西方的部分先进技术,同时也大力发展自身的科研水平,相辅相成之下,将中国打造成为“科技主导者”。
纪录片截图
BBC作为美西方国家的主流媒体,以往对中国的报道都是负面、消极的,甚至在拍摄画面上专门做出处理,几乎所有的中国画面,都被笼罩上了灰蒙蒙的滤镜。但此次报道中,中国的天空终于恢复了原本的蓝色。
要知道,西方媒体一直以来都对关于中国的报道,采用“灾难化叙事”。例如在报道中国的经济政策时,会短视地“忽略”长远效果和社会背景,而是集中力量批评政策短期内,可能带来的问题;或者选择性地报道社会问题,而对积极变化或政府努力改善的举措轻描淡写。
民众反对裁撤USAID
如今,BBC一反常态,这背后大概率和美国裁撤国际开发署有关。
日前,特朗普表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存在,就是在浪费资金,必须与如今的美国政策保持一致,因此,最好的决定就是“关掉它”。
要知道,美国国际开发署表面上,主要职能是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促进经济发展及推动民主建设,但实际上,该组织还在国际政治和舆论的塑造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该组织存在媒体资助侦查,不是个新鲜事。
报道截图
一直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通过直接和间接的资助手段,与多家西方媒体建立了复杂的关系网络。
这些资助不仅涉及资金,还包括培训、技术支持等多方面,通过这些方式,美方就能成功打造对自身有利的舆论环境。
而如今,特朗普直接关停该组织,让大量的西方媒体一夜之间“断粮”,自然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最明显的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法则不成立了,失去资金补助,这些媒体自然就不会继续给美国卖命。
国际开发署标志被拆除
BBC客观、正面地报道中国,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对特朗普当局的威胁,如果美方不能继续拿出真金白银,那么数十年来经营的“中国破败”的舆论阴谋就得暴露,美方试图通过舆论塑造,来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努力,也都会付诸东流。
但无论BBC这部纪录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西方国家的夸奖或者批评,都不能影响到中方的发展之路。更何况,西方舆论场的“变脸”、“捧杀”技能都十分纯熟,中方必须要走好自己的路,不被外界杂音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