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2025乙巳蛇年春节作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让非遗热再度升温,传统年节的“年味儿”更加浓郁。记者采访发现,山东通过创新发展“非遗+旅游”,让春节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出喜人的全域火热态势。
蛇年春节文旅消费亮点:非遗
蛇年春节前夕,山东通过提前谋划,省级和各地推出“非遗月”“非遗贺新春”等非遗系列展演展示活动,持续刺激假日文旅消费活力。据统计,仅春节假期,各地共举办非遗主题展演展销活动900余场次,带动文旅消费近3亿元。
全省非遗消费涌现出一大批热点区域,呈现出多点开花之势。济南市以天下第一泉景区迎春花灯会、明湖庙会、百花洲非遗市集、高跷展演等为代表,共设立100余个非遗摊位,总营收达到1301.45万元,在春节目的地中火热出圈;烟台市烟台山朝阳所城里文化街区景区的非遗一条街,开展“节庆赏非遗系列活动——非遗研学过大年”,加上各种非遗系列主题活动,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潍坊市十笏园新春庙会灯会则突出非遗体验、祈福大典、年俗市集、特色美食等内容,吸引游客104.5万人次,带动营业收入1160万元。
济宁市举办非遗贺新春——非遗年货大集活动,精选85个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赶大集”展示展销,孔府糕点等非遗产品一销而空。活动当天,销售各类非遗产品200余种、6000余件;泰安市“老县衙里赏非遗 重拾传统年味”非遗活动,设置非遗、工艺品、文玩字画和美食等摊位305个,吸引客流20万人次;临沂市琅琊古城以“非遗里的琅琊年”为主题,推出琅琊名士陪你过非遗年、赶琅琊新春大庙会、参加琅琊非遗大巡游,以及欣赏非遗火焰艺术、非遗盒子灯+烟花瀑布等活动,为游客带来内涵丰富的游园体验,假期前6天吸引游客约31万人次,实现营收约4500万元。
临沂琅琊古城春节举办“非遗里的琅琊年”活动,汇聚旺盛人气
在聊城市,春节非遗消费旺盛区域有中华水上古城,今年举办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共组织70余个非遗项目、47支演出队伍参加,带动景区纳客50.1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922.06万元。
景区巧做“非遗+”文章,旅游人气旺
作为假日旅游的“积极分子”,山东各地景区利用春节组织各种游园活动,大做“非遗+”文章。
在省会济南,春节期间以“泉”为主题,以非遗项目为载体,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其中,千佛山风景区举办新春游园会,采取“传统文化+非遗体验+好品好物+互动演艺”的创新形式,为登山游客提供“游、玩、看、吃”一系列沉浸式体验;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趵突泉花灯会基础上,济南市还创新串联大明湖、五龙潭景区,打造灯会矩阵,春节期间累计吸引游客数量达到200余万人次,非遗功不可没;槐荫区印象济南·泉世界、济南古城内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等,在氛围营造方面很用心,对游人的吸附效应显著。
春节期间云蒙景区推出的非遗演出
一大批乡村景区主动做起非遗文章,结合自身优势推出非遗年俗游。历城、章丘、济阳、莱芜等区县的古村落,依托非遗项目,为游客提供剪纸、刺绣、木雕等传统手工艺体验,使许多城里人心甘情愿掏钱消费;章丘区普集街道的5个村庄,通过非遗传承活动展现民间艺术、乡风民俗;长清区孝里街道方峪村则举办“全村宴”,千名村民邀游客一起品尝地道农家风味,推动非遗与乡村景区的深度融合;淄博市淄川区有一个全国的文明村赵瓦村,春节期间,把村民组织起来,分成锣鼓队、舞龙队等各种专业队,在春节演出。他们还建立长期机制,将表演年年办下去,形成该村特色,目前在淄博市声誉鹊起。
非遗成为发展旅游业宝藏,对山东影响大
在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看来,山东春节期间的非遗旅游实际从“腊八”就已开始,以济南大明湖为代表的一批景区,推出非遗民俗展演等各种活动。山东省文旅厅接下来组织“非遗+旅游”全省的总动员活动,在整个蛇年春节期间轰轰烈烈地举行。
非遗助力济南成为2025年春节热门旅游目的地。据介绍,济南市通过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积极推动非遗项目活化利用,筹备开展系列非遗展览展示体验、民俗活动,探索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方式,提升济南“非遗游”热度。携程网《2025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春节期间济南非遗相关项目门票同比增长约7.5倍,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非遗目的地”搜索热度翻倍。非遗成为济南春节旅游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引入非遗带火了明水古城的春节游市场
全省各地深入发掘“流量密码”,激发新春非遗消费活力,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营造年味浓、活力强、人气旺的消费氛围。包括推出“非遗年货购物月”,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和节点推进。德州市陵城区举办安德夜市年俗文化节活动,还通过线上发放100万元代金券;烟台市莱山区常态化开展非遗进商圈非遗市集,辐射带动当地非遗商品销售。各地还推出一批“非遗年货大集”,作为高质量的非遗展销平台。
全省各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保护单位纷纷为观众打造沉浸式、体验式的春节文化空间。资深旅行人士、全国优秀导游张晓国感到,擦亮非遗牌增加了山东旅游的魅力,醇厚的山东风情更令人向往。
王德刚会长介绍,山东作为文化旅游大省,非遗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山东省现代旅游业从起步开始,就与非遗结缘。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潍坊风筝会为支点的山东“非遗旅游”就已发轫;接下来,开发的“山水圣人旅游线”和“千里民俗旅游线”“胶东滨海旅游线”,都与当地非遗有密切关系,成为当时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产品。随着“非遗+旅游”向深入发展,原有的旅游格局或将被打破。
成功的经验:全省联动
蛇年春节山东“非遗旅游”供销两旺,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山东在促进非遗消费方面主要经验是什么?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百科说,山东开展非遗系列展演展示活动,既围绕全省工作中心,又注意结合地域文化特色,上下齐心营造“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春节氛围。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规定:“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集中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2025年1月22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在省文化馆举办,重点推出文艺演出、鼓子秧歌三县展演、新年画沉浸式体验展、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非遗保护成果展、非遗年货节等十大主题活动。各地的线上线下非遗展示展演展销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红叶柿岩旅游区重视非遗,从全国引入非遗项目
山东还特别注意发掘传统优势。齐鲁大地有很多灯会庙会、秧歌社火等年俗类非遗项目,抓住它们可以更好地出圈。
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非遗里的中国》新春特别节目——《2025年非遗晚会》于1月31日、2月1日(大年初三、初四)在央视一套播出。山东11个非遗项目精彩亮相,40余名非遗传承人参与展示展演,为非遗晚会增添浓郁的山东风。潍坊、日照、临沂、聊城等地精选本地非遗曲目、节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春节晚会,让“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也赢得实实在在的游客流量。通观春节期间山东线上线下、同频共振非遗宣传推广活动,对于刺激文旅消费等作用重大。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