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一只只蝴蝶在墙面上被灯光点亮,振翅欲飞;曲牌名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故事如电影般徐徐展开,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近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周边完成了灯光景观改造,这一变化不仅点亮了街区的夜空,更点亮了居民们的心。居民夜间休闲散步时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嬉笑玩耍的欢闹声,为街区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这面墙究竟有何独特魅力?

记者实地走访,探寻背后的故事。

1

旧貌换新颜

点亮夜间生活

“以前啊,一到晚上这里就黑漆漆的,出门都得步步小心。”长安小区的戴阿姨感慨地说,“现在可不一样咯,到处都亮堂堂的,景观灯光一亮,咱们小区的档次一下子就提上去了!心里踏实多了,也舒服多了。”


戴阿姨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过去,这一带的街区环境相对单调,沿街的围墙因年久失修而污渍斑斑,夜晚更是缺乏灯光的点缀,显得有些冷清。然而,随着天目西路街道长安路(天目西路—华盛路)景观提升工程的推进,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漫步在这条街道上,柔和的灯光洒在路面上,勾勒出街区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居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夜晚出行的安全问题,反而开始享受这份由灯光带来的安宁与惬意。街区的夜晚,因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文化融入设计

社区有了新名片

改造带来的变化,远不止照明条件的改善。在提升街区夜景的同时,设计团队还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了街区的设计之中,让街区焕发出了新的文化魅力。

设计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们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周边环境的特点和文化氛围,将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比如围墙上的‘互动转转墙’,就特别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现在已有的一面展示的是曲牌名,以后我们可以在其他两面上增加内容,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除了学校围墙外,对面的长安小区外墙也进行了针对性改造。此前,长安小区围墙存在墙面发霉、污渍严重的问题,且缺少创文宣传内容。改造后,利用现有墙面打造了戏曲脸谱画展示区,与周边浓厚的学习氛围相呼应,展现出街区儿童友好的形象。


学校和小区围墙变得这么漂亮,感觉整个街区都充满了活力!”华康居委会表示,“这些戏曲文化元素的加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一种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3

增设功能设施

满足居民多样需求

长安大厦沿街的围墙同样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过去,围墙样式单一,夜间缺少照明设备,与周围环境风格也不统一。

如今,经过精心设计与改造,大厦外墙焕然一新。不仅释放出半米的步行空间,使人行道宽度达到了3米,还采用咖啡色铝板并内嵌灯带,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让围墙在夜晚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静安学校是区域内的重要文化标识。”天目西路街道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围墙改造,将戏曲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丰富街区文化内涵,又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休闲空间。对于长安小区和长安大厦的围墙改造,我们则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了墙面破损、和周边环境不协调以及人行通道狭窄等问题。”


据悉,在施工过程中,街道管理办还充分考虑到了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他们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噪音和灰尘的产生,确保改造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同时,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街区可阅读,文化添活力。此次改造工程不仅提升了天目西路街道整个街区的环境品质,更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美丽、舒适、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活空间。

未来

街道将持续推进“美丽街区”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城区治理“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品质天目”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者:陈洁

编辑:叶苹

通讯员:吴赛华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