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目前票房已突破百亿,其投资方光线传媒股价在节后7个交易日内4度涨停,累计涨幅超过200%,市值从280亿元飙升至849亿元(截至2月13日下午开盘数据),创历史新高。这一现象不仅是单部电影的成功,更是光线传媒构建的完整商业体系的胜利。
《哪吒2》春节档上映期间的宣发海报。
光线传媒从导演选择到产业链全闭环的商业模式
光线传媒在导演选择上有自己独到的考量。光线传媒团队负责人曾表示,《哪吒》系列导演饺子虽非传统“大牌”,但其对东方神话的现代化改编能力与年轻观众的审美高度契合。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郑州路演的现场,光线传媒团队成员也曾幽默表示,投资团队选择导演的标准是“穷却依然坚持着的动画从业人员”。
在投资团队决定做彩条屋,认认真真地做国产动画电影之后,其团队通过分析市场趋势和观众偏好,锁定具有独特风格且能触达目标人群的导演。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线后,光线传媒通过内部数据发现,饺子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二次元群体中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最终决定与其深度合作。
光线传媒“为中国造娱乐”的标语。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也曾公开表示,公司更倾向于挖掘“有潜力但未被充分开发”的新锐导演,通过资金支持与创作自由度保障,形成长期绑定合作。例如,饺子团队在《哪吒2》制作中采用了全新AI技术,耗时三年打磨细节,这种“死磕精神”正是光线所推崇的创作理念。
光线传媒采用“主投+主控发行”的模式,对核心项目保持高比例投资(通常超过50%),并通过自有发行网络覆盖全国院线。以《哪吒2》为例,光线作为主投方和发行方,分账比例约40%,若按照票房94亿元计算,其营收将超35亿元。为了激发导演的创作热情,光线传媒与导演的合作也采用“合伙人制”,导演不仅参与创作,还可获得票房分成。例如,《哪吒2》的票房收益中,饺子团队的分成比例高达15%~20%,远超行业平均的5%~10%。
作为饺子导演背后最强有力的支撑团队,光线传媒在电影创作中也深度介入项目的全流程,从剧本开发到发行均与制片方共同决策。例如,《哪吒2》制作过程中,光线协调138家动画团队完成1900个特效镜头,并主导北美发行策略,确保全球市场同步上映。
影片上映后,光线传媒持续将电影IP价值最大化,通过衍生品、实景娱乐等实现多元收益。《哪吒2》官方手办众筹金额突破1800万元,敖丙等角色手办多次售罄,衍生品收入预计占电影总收益的20%以上。
快闪店内《哪吒2》的相关周边产品。
光线传媒的成功并非偶然,其历史爆款均遵循“精准定位+工业化生产”模式。2019年上映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7亿元,打破国产动画纪录,导演饺子团队获光线传媒的长期绑定。2020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票房总计16亿元,验证了“封神宇宙”IP的可扩展性。2025年上映的《哪吒2》,预测票房160亿元,有望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进入全球电影票房榜前20。
股价未来走向机遇与风险并存
投资者需理性看待短期股票波动
光线传媒依靠《大鱼海棠2》和《姜子牙2》等续作将延续“封神宇宙”IP的热度,形成持续现金流。同时,《哪吒2》将于2月14日在北美全面上映,此前北美点映场次售罄,据预测,海外票房或贡献总收益的15%以上。
光线传媒持续飙升的股价也吸引不少股民持续入股,但短期面临估值泡沫与市场波动的风险依然存在。光线传媒股价在7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达200%,市盈率突破行业均值3倍,存在回调压力。主力资金净流出1.15亿元,部分机构已获利了结。
光线传媒的崛起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深层逻辑,单部电影的成功依赖于从内容创作、资源整合到衍生开发的完整商业体系。数据显示,光线传媒通过《哪吒2》直接获得9.5亿~10.1亿元营收,而其IP衍生品、海外发行等间接收益预计超过20亿元。这种“内容+资本+产业链”的模式,不仅推动公司市值增长10倍(2012年上市至今),更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标杆。
未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规模的扩大(预计2025年达1000亿元),光线传媒若能持续优化商业体系,或将成为全球影视产业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警惕行业政策变动、观众口味迁移等风险,理性看待短期股价波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