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更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截至2月13日,《哪吒2》的票房已突破97亿元,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名。
其背后的出品方光线传媒(股票代码:300251.SZ)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股价短短7个交易日内涨超200%,市值暴增超550亿元,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影视院线公司。
《哪吒2》的票房奇迹与光线传媒的市值狂欢
《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据猫眼专业版预测,该片最终票房有望达到142.5亿元,这一成绩不仅将刷新全球动画电影票房纪录,甚至有望冲击全球电影票房榜前七。影片的成功直接推动了光线传媒的股价飙升。从2月5日至2月13日,光线传媒的股价从9.53元上涨至近日最高的28.87元,涨幅超过200%。其市值也从1月27日收盘后的280亿元,飙升至2月13日盘中的836亿元。
光线传媒在《哪吒2》中的投资收益同样可观。根据公告,截至2月4日,影片票房达到48.4亿元时,光线传媒已确认的营业收入约为9.5亿至10.1亿元。随着票房的持续增长,预计光线传媒来自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将超过20亿元。若按142.5亿元的预测票房计算,光线传媒的营收增量有望达到27.6亿元,2025年一季度利润预计增厚17亿元。
光线传媒的“中国迪士尼”之梦
光线传媒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公司在影视产业链上的深度布局和长期积累。光线传媒以内容为核心,业务覆盖电影、电视剧、动漫、音乐、文学、艺人经纪、实景娱乐以及产业投资等多个领域,是国内覆盖内容领域最全面、产业链纵向延伸最完整的综合内容集团之一。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明确表示,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神话宇宙”,对标美国迪士尼公司,构建起庞大的娱乐帝国。《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光线传媒在动画电影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更是其“中国神话宇宙”战略的关键一步。光线传媒通过《哪吒》系列,构建起强大的IP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衍生品市场,包括手办、联名商品、主题乐园等。此外,公司还计划通过网剧、音乐剧、游戏等形式扩展IP影响力,进一步提升IP的商业价值。
提前布局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哪吒2》的成功不仅让光线传媒的股东们收获颇丰,也让提前布局的公募基金赚得“盆满钵满”。据华夏时报报道,多家公募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光线传媒。例如,工银瑞信基金管理的工银文体产业A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了光线传媒434.64万股,持股数量达到3334.41万股,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此外,华夏基金管理的华夏中证动漫游戏ETF持有光线传媒2991.68万股的股份,中欧基金管理的中欧互联网先锋C持股数量为1337.91万股。
这些基金通过精准的市场判断和提前布局,在《哪吒2》的票房爆发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在投资过程中需要长期跟踪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通过IP效应分析、制作技术水平、内容质量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判断。同时,通过适当分散投资多只概念标的,以及投资产业链相关联的上下游优质企业,可以有效分散风险。
如何应对爆款依赖症?
尽管《哪吒2》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资本市场对光线传媒的担忧并未完全消除。单部影片的成功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光线传媒能否摆脱“爆款依赖症”?答案或许在于公司的战略布局。
光线传媒通过构建动画电影矩阵,实现了IP续作与神话宇宙的双轮驱动。公司拥有丰富的IP储备,包括《大鱼海棠2》《姜子牙2》《二郎神》《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等续作和新作计划。此外,公司还积极探索AI辅助制作等创新技术,试图突破传统动画叙事边界。
在盈利模式上,光线传媒不仅依赖电影票房收入,还通过衍生品开发、跨媒介联动、海外发行与版权销售等多种渠道实现多元化盈利。例如,《哪吒2》的手办众筹已突破1500万元,后续的IP授权、游戏、实景娱乐等衍生业务有望贡献数亿增量收入。
有人欢喜有人忧
与光线传媒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博纳影业的困境。博纳影业曾凭借《长津湖》等主旋律大片取得辉煌成就,但在2025年春节档推出的《蛟龙行动》却票房惨淡,仅有3.52亿元。博纳影业的困境在于其对主旋律大片的过度依赖,以及高投入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博纳影业的营收主要依赖于影院运营,而线下观影市场的波动对其业绩产生了较大影响。相比之下,光线传媒通过内容驱动和全产业链布局,实现了更为稳健的发展。光线传媒的策略是通过多类型电影分摊风险,即便在某类电影上亏损,也不轻易放弃。这种“风险对冲”策略使得光线传媒在面对市场波动时更具韧性。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子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