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一(2月17日),北京百万中小学生将迎来新学期。

新学期如何实现新变化、新气象、新期许?近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教育动向?2025年首都基础教育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发力,释放出哪些教育信号?

京城教育圈为家长和学生整理出新学期北京中小学教育八大变化,助力家长和学生规划在前、抓住机遇、加速奔跑。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01

今年新增2万个!

中小学学位持续扩容

新学期,北京市将落实应对学龄人口达峰工作方案,更好满足各学段学龄人口入学需求,计划增加中小学学位2万个,以缓解学位紧张问题,保障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其中,海淀区2025年将新增7900个中小学学位。新建校方面,清河地区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幼儿园,由清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承办,纳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西北旺地区新建小学和配套幼儿园,拟由中关村三小承办,预计将于2025年3月竣工,并于同年9月投入使用; 上地学区也将新建十二年制学校和幼儿园,计划于2028年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由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承办并参与学校建设;

西城区在新街口街道、陶然亭街道、白纸坊街道、广外街道等多地新增教育资源并投入使用,继续增加义务教育学位5000个以上;

朝阳区将在东坝、黑庄户等地区新建改扩建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朝阳外国语学校北苑校区等5所学校,启动建设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朝阳学校,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朝阳基础教育集团,将增加中小学学位6960个;

东城区将启动北京五中东师校区建设,推动北京一中改造提升,新建北京二中分校礼士校区、171中学革新里校区,扩充中学学位4700个;

丰台区新建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等7所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7200个,新增中小学学校数、学位数居历年之最,还新办丰台区科技中学、丰台八中等4所高中,全区高中学校增加至25所。

02

义务教育阶段将迎十年来

最长暑假

从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校历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暑假时间为2025年7月7日(星期一)至8月31日(星期日),共8周。


据了解,北京中小学的暑假时长,前些年稳定在7周左右。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中小学暑假时长接近8周,而今年的暑假时间又增加了1天,称得上是十年来最长暑假。


暑假时间变长,这与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的精神相契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03

集团化办学进入“3.0版本”

前不久,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题为《以集团化办学构建育人新载体,推动建立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文章,对北京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认识和实践进行权威解读,同时也释放了下一步改革和优化的新信号。

李奕主任指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线性联动阶段、扩优提质阶段、新发展阶段。(相关阅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集团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重要,除了扩大优质教育集团覆盖面以外,还更强调教育集团育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未来,北京将逐步降低纯小学阶段教育集团的比例,积极扩大小初高一体化全学段教育集团的比例,可以在集团内进行学位和资源的调剂,以满足办学需求

依托集团化办学,开展普通高中集团课程创新实验,集纳大中小学、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在教育集团中积极探索高校与高中联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月底,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市级中小学体育、艺术、科技高水平学生社团认定结果,其中提到了“同意北京汇文中学教育集团等46个教育集团建设高水平学生社团,在集团内部试点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类人才培养”。


也就是说,未来北京中小学教育集团可能会加强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的选拔与培养,为有相关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集团内部可能会建立从小学到高中的贯通培养机制,确保特长生在集团内得到连续、系统的培养,助力其未来发展。

可以预见,新学期,北京中小学教育集团深入发挥贯通培养、协同育人的作用,在青少年创新人才,高水平体育、体育、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4

中招将迎三大新动向

在北京市当前“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的总体教改思路下,北京中招迎来了结构性调整。

其一,考试科目有调整,小四科不再计入总分。2025年北京中考将迎来重大变化,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将从考试科目变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入中考成绩。中考总分由670分调整为510分。 考试科目中,道法变为开卷考,总分80分,其中笔试成绩70分+综合素质评价10分,考查的不单单是学生单纯记忆的知识点,更看重学生的观点,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性评价,因此同学们还是要理解学习。 物理科目中实验操作考试融入日常课堂教学、随堂组织,考试分值为10分。

其二,集团直升全面推开,招生规模扩大。据了解,北京多区教育集团的直升工作已经陆续展开,直升名额有了大幅提升。据热心圈友分享,在去年部分高中试点集团直升基础上,今年海淀20余个拥有高中校的教育集团直升将全面推开,集团直升参与学校和人数,相比去年有所增加,今年集团直升的招生人数预计比去年增加1倍。 从此前西城各教育集团公布的直升名额来看,数量也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增加了20个,北京八中增加了约25个.......可以预见,未来北京中小学教育集团直升名额增加将会是一个重大趋势,这也将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升学机会。

其三,全员享受校额到校,招生人数有望增加。今年是北京初中“全员享受校额到校”第一年,这意味着所有初中均享有校额到校资格。可以预见,今年校额到校招生人数将会有所增加,让更多初中生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也会大大提高。

据了解,2024年北京107所优质高中校额到校计划招生18497人,总计划相比2023年增加了1834人。 以下为网传西城区近2年校额到校名额对比,供参考:


特别提醒的是,新中考改革后,小四门成绩采用等级划分,中考总分下降,原校额到校报考条件也将有所调整。据热心家长分享,除原有要求外可能会增加对历史、地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等级要求,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日常行为表现等。这意味着,考生需要在这些方面符合要求,才能满足报考条件。

随着集团直升、校额到校扩招,再加上去年增幅明显的“1+3”项目,今年的统招名额或将减少。但就目前来看,统招仍然是招生计划的主体,预计入围集团直升的孩子,如果参加中考,基本都能够通过统招和校额到校就读直升高中校。因此,部分牛娃参加集团直升,对其他孩子通过中招录取进入高中龙头校的机会影响并不大。

05

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发布

十七个部门合力实施六大行动

今年1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十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明确指出,北京将实施学校科学教育提质、创新人才发现培育、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科学教育资源集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六大行动。

具体包括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国家课程,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鼓励高中学生参加高校学术活动,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等内容。

可以预见,未来北京中小学的科学教育,一方面会从基础教育抓起,甚至下探至幼儿园阶段,从娃娃抓起,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将通过学科竞赛、综合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勇于质疑、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06

新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正式出台

日前,教育部印发修订版《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在依法依规设立学校就读的学生均须建立学籍;严肃、及时处理检查中发现的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的核办工作;进一步简化跨省转学材料,实现跨省转学“一网通办”。

严查人籍分离、空挂学籍等问题,或将预示今年阳光招生行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就近入学”“教育均衡化”将会更加深入落实 。

07

深化体教融合

全员运动潮,来了!

新年以来,关于中小学体育改革的猛料一个接一个。

在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上,提出要把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件实事、作为事关强国建设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实。

此外,教育部还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

北京市教委日前官宣成立首届北京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科研论文、体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体育优秀教材等征集遴选工作;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改革项目、体育师资培训与教学交流、竞赛或观摩展示活动等。

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2025年,北京市教委将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作为头号关注的内容,以体育运动为切口,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比如海淀区新学期将强化以跑步运动为主的中小学生日常体育锻炼,2月17日一开学,各学校全员都要跑起来。2月17日-28日进入智慧体育阳光跑调试阶段。后期,学生跑步数据将成为检验学校体育工作落实情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情况的重要依据。

可以预见,新学期,北京中小学在体教融合上还将不断发力。“京城教育圈”将持续关注,敬请期待。

08

打造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

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掀起了“全民AI”的热潮。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类AI产品推陈出新,教育的逻辑被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正深刻地重塑我们的课堂与学习方式。

据了解,北京市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上做出了不少尝试。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课间机器人的应用。课间15分钟, 机器人会穿梭于走廊,提醒同学注意通行安全,同时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难题,辅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它还可以变身“运动伙伴”,辅助同学做简单的运动项目,活跃氛围、 舒展身体。

此外,人工智能还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工具与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个性化学习、教学辅助工具和智能体等应用,享受教育服务与支持,从而开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的个性化教育时代

当前,北京市持续推进北京数字学校转型升级,打造“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智能学伴,搭建AI教研大平台、配备AI导师、研发AI助教,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个性化学习;鼓励教师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如双师课堂、翻转课堂、在线协作、教学智能体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数字化也将会贯穿在教育的各个过程,越来越成为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据业内人士透露,下一步北京市将在优化升级北京数字学校、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首都教育新地图等方面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编辑|京教君

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首都教育、北京日报等,由京城教育圈进行整理及补充,转载需注明完整来源。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