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最近几年,在四川达州,森林“四库”一直是活跃在党政系统的高频热词。2024年12月,四川省政府将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工作会议的会场设在达州。

2月13日起,达州正式进入2025年“两会时间”。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的达州市“两会”期间,森林“四库”仍然高热。截至达州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开幕,已有近10名委员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提案,其中不少建议都是“金点子”。

在推进森林“四库”建设过程中,达州的林业资源如何统筹开发利用?森林资源要转化为绿色资产怎么取长补短?如何围绕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打造特色鲜明的绿色产业链?会议期间,封面新闻记者对多名政协委员进行采访,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


巴山大峡谷桑树坪的森林民宿区。曾业 摄

森林“四库”建设走在全省前沿

21个项目已获得超230亿元支持

达州市森林资源富集,林地面积1428.14万亩,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将“森林”确定为四大资源之一,着重强调加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新一轮大开发、省委“五区共兴”及四川全力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发展战略,都赋予达州独特而重要的地位。2022年,达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森林“四库”推动丘陵山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并提出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先行市”的目标。

封面新闻记者从达州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达州已将469万亩商品林全部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包装项目21个,获批资金236.98亿元,以国储林项目为抓手的森林“四库”建设走在全省前沿。

截至2024年底,达州市已建成现代林竹产业基地190万亩,形成了乌梅、香椿、油橄榄、银杏、树花菜、核桃、青花椒、竹产业、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等为主的“一县一品”或“一县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香椿、竹笋、树花菜等森林产品实现出口。


达州乌梅山景区内的小院。胡小倩摄


村民采摘达川乌梅。(达川融媒供图)

根据规划,到2027年,达州要建成“天府森林‘四库’建设先行市”;到2035年,林业总产值增长至1000亿元。但2024年,达州市的林业总产值仅为262.85亿元,与1000亿元的远期目标差距不小。

“沉睡”资源缺乏“变现”渠道

森林综合效益尚未真正发掘出来

“很多‘沉睡’的资源,缺乏‘变现’渠道。”达州市政协委员邓辉洪,曾到福建等地考察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他看来,目前,达州的森林“四库”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运营理念还相对比较落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转变了理念,更新了观念,大胆参照学习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必定大有可为。”

“目前,各县市区对森林‘四库’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发展目标等各有侧重,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谋划,与产业培育、乡村振兴衔接不够紧密。”达州市政协委员蒋朝均调研发现,顶层设计的欠缺,导致全链建设缺乏完整性,同时还带来了运营管理质量不高、林业碳汇基础薄弱等问题。


大竹县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竹林。曾业 摄


游客在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赏李花。(达川融媒供图)

“森林的多元价值挖掘,还远远不够。”邓辉洪调研发现,达州的大径级用材林培育不足,每公顷森林蓄积61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96%,影响生态产品产出和质量。与此同时,达州森林分布零散,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难度较大,产业发展也存在同质化现象。

王亚军、缪凯、魏家权等三名达州市政协委员,联合对达州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找出了比较突出的短板。

“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林地资源碎片化严重、林业规模经营效益不显著、森林经营模式相对单一,尤其是,在关键品种和核心技术、市场机制及推广模式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王亚军举例说,高附加值的经济林、药材品种,达州都有欠缺;森林资源市场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交易和推广平台;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解决。

做好顶层设计建好政策体系

推动森林“四库”资源有效转化

通盘考量全域规划建设、多措并举助推森林资源转化为资产、构造“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达州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委员们通过面对面的碰撞交流,相关建议逐步成熟。做好顶层设计、建好政策体系,推动森林“四库”资源有效转化,成为共识。

“森林‘四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市县共同谋划。”达州市政协委员蒋朝均建议,达州市政府可通过示范县建设的方式,推动形成“一业一示范”标杆引领,辐射全市产业布局。具体操作层面,建议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基地建设为基础,旅游环线为串联,构建“点线面”协同推进的林业产业体系。同时,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打造一批和美乡村、精品景区、林业科研平台,让资源资产就地转化。

对此,达州市政协委员邓辉洪表示赞同。他认为,助推森林资源转化为资产需要多措并举。“首先要加强基层林业阵地建设,其次要大力推动‘红叶经济’‘清凉经济’‘文旅康养’等特色森林游憩产业发展。此外,还可依托开江油橄榄产业园、达川乌梅产业园、大竹香椿产业园等省级林业产业园,推动森林资源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各个县市区,可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做优木本蔬菜林(香椿等),做新木本药材林(叶用银杏等),做强木本油料林(油茶等),做精果用林(巴山脆李等)相关产业。”


开江县的油橄榄生产基地。何努 摄


达州市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达州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王亚军、缪凯、魏家权等三名达州市政协委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直接提出了达州市“森林产业”顶层设计方面的建议——北部以中药材、林下养殖为重点,中部以木本粮油、林果饮料为重点,南部以森林蔬菜、竹笋为重点。同时,可实施“城周林业产业工程”,在主城区和各县城区附近,布局发展油茶、金槐、竹菌等森林粮库示范点,打造一批优质品牌。此外,还应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林业龙头企业,吸引国内外知名林业企业到达州投资,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达州已将469万亩商品林全部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条件是很好的。”达州市政协委员陈天佳建议,在达州建设一批林业种质资源库圃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保护点。政府可联合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重点研发林产品采集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着力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