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宫的特朗普虽然仍维持了一些他标志性的政策,例如退出多个国际组织、鼓吹加征关税等等。但不难发现,他本次任期的对外行动着实克制了不少,不再像第一个任期那样坚决奉行“孤立主义”与“美国优先”。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他现在几乎可被称为拜登的“接班人”。
这一描述绝非虚指。就任第一天,由特朗普任命的国务卿鲁比奥便开启了外交活动,组织了美日印澳四国外长会晤,表明了将“四方安全对话”这一机制维持下去的态度。然而在去年9月份的“四方安全对话”会晤举行后,外界普遍对该机制的未来存疑,以至于有记者向拜登提问,问他“四方安全对话”能不能撑过11月5日,暗示特朗普上任后会掀桌子。
从中不难发现,本届特朗普政府在言论上虽然偶有离经叛道,如特朗普扬言要赶走加沙地带的民众,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多多少少还算是比较冷静,这甚至有些出乎外界意料。但特朗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转变呢?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13日报道了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的言论,从中便可略知一二。
赫格塞斯在对乌援助联络小组会议开幕式上表示,特朗普政府将把在印度-太平洋地区遏制中国,列为自己的国防战略重点之一,重点是要加强美国的军事存在以确保地区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位防长直言不讳:美方计划加强与印太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合作,以此积极对抗中国的影响。
这个战略中方并不陌生,过去四年时间拜登奉行的就是这么一套遏华战略,即拉拢盟友构建一个反华包围圈。经过他不懈的努力,日本、韩国以及菲律宾还真的采取了一些相关的行动。现如今赫格塞斯的表态,说明本届特朗普政府决心延续这种遏华模式。
而他之所以延续这种模式,恐怕也和拜登有直接关系。毕竟拜登花了四年时间努力拉拢盟友,拖着80岁的身躯不厌其烦地会见各国领导人,这样才构建起了一个“反华包围圈”,特朗普没必要非在这上面和民主党唱反调。
更何况,拜登这样做都没能彻底搅乱中国周边局势,没能挑起战火,中方反而在重重包围和挑衅之中,收获了创纪录的万亿美元贸易顺差。如果特朗普非要坚持第一任期时“单打独斗”的遏华战略,他所面临的压力只会比拜登还要大。
总得来看,特朗普之前与中方打了四年交道,掀起了贸易战;后续拜登又和中方打了四年交道,妄图拉拢盟友实现共同遏华的目标。这两种手段最后虽然都宣告失败,但是对特朗普本人来讲,如果拜登的遏华手段都没奏效,那自己的“单打独斗”就更没有成功的可能,抄一下作业也不算丢人,往好听点说还能算是“萧规曹随”。
但拜登虽然交出了一份答卷,可这份答卷的分数实在不算高,特朗普未免抄错了对象。更何况,特朗普总不可能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要求盟友站在自己这边共同对华施压,但如果他放弃了对盟友加征关税,那中国制造的产品岂不是又可以靠转口贸易逃避他加征的关税?
实事求是地讲,这一两难困境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美方越来越不可能以低成本的手段实现其遏华战略。非要为了遏制中国发展而牺牲掉一些重大利益,相信美国政客还没做好这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