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召开。根据北京市陆续出台的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四个主要内容,强调以"四项赋能"全面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有关负责人对实施方案的重点发力方面进行了介绍。
"四项赋能"全面提升承载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入新十年的新起点,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环,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近期北京市陆续出台了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五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对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以"四项赋能"全面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实施战略赋能,落实新城功能定位,依托区域资源禀赋,着力塑造城市品牌,全力打造现代之城、未来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开放之城、伙伴之城、梦想之城;实施要素赋能,顺应新城发展需要改革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率先开展人才引育留用相关政策试点,扩大有效投资集中支持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实施品质赋能,持续加强高质量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施建设,推动超50公里轨道交通线路和超150公里高快速路建设,加快形成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环京周边地区半小时交通圈;实施政策赋能,"一区一策"量身定制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
以"五子"联动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加快重大科技设施等创新资源导入,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方面,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推动数据产权归属认定、流通交易等改革先行先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充分挖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塑造文商旅体融合新业态;"两区"建设方面,充分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临空经济区、综合保税区等多重政策叠加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聚焦"六链五群"率先形成产业协同新格局,在新城落地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和区域协同的重大项目,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新城和毗邻地区转化。
以"服务品牌"着力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在服务市民方面,重点聚焦新城青年人才和"老老人""小小孩"需要,优化住房供给,深化老城焕新,大幅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标准。在服务企业方面,支持各新城对标国际国内最佳实践和先进做法,结合区域实际打造特色营商环境服务品牌,集成政府服务、专业服务、要素保障、场景应用、监管服务等举措,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一批"北京服务"新城样板。
以"政策组合拳"强化新城发展保障。为有力支撑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依据各平原新城特点和实际,"一区一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围绕规划实施、用地保障、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吸引、城市活力等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三大发力点共同作用
为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力支撑平原新城发展建设和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将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
首先是规划引领,筑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基础。总体规划、各区分区规划批复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按照我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一步将全市城镇建设区划分为1371个规划街区、将乡镇地区划分为120个乡镇单元,通过组织编制街区控规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将总体规划各项目标指标分解到各区、各街乡,并在规划编制内容和时序上加强与发展规划的紧密衔接。平原新城范围内规划街区463个,"十四五"期间计划编制街区控规306个,目前已审查批复289个;平原新城范围内乡镇单元49个,目前已全部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已批复30个。
其次是要素保障,加强平原新城规划实施的整体谋划。根据各区功能定位和主导功能,聚焦新质生产力落地,引导产业项目在重点功能区集聚。例如,为提高高端制造承载能力,在顺义规划建设港城融合枢纽新城;为做优做专医药健康产业,在大兴规划建设前沿开放航空新城;为发展培育国际一流高端产业,在亦庄规划建设新质生产力典范区;为发挥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作用,在昌平规划建设产教融合未来新城;为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在房山规划建设新质智造产业新城。
最后是政策推动,加强各类重点项目落地的实施保障。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需求、新变化,充分发挥规划土地融合的优势,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保障重点功能区、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为促进建筑规模投放与近期发展建设需求、集约高效发展要求相匹配,出台《北京市建筑规模管理办法(试行)》,设立建筑规模流量指标池,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精准投放规模指标,为保障发展留足弹性;为增强用地功能的适应性和可实施性,出台《北京市建设用地功能混合使用指导意见(试行)》,支持地块使用性质兼容,允许存量建筑根据需要变化进行用途转换;为推动轨道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出台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等系列政策文件,探索配置专项指标鼓励轨道微中心建设,提升轨道交通综合效益;为提升住房品质,满足多样化居住生活需要,在平原新城率先示范、出台"好房子"政策;为加强存量盘活,鼓励增存统筹,优化完善产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增容等多项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认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牢固基础的关键之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北京出台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恰逢其时。
"做好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要先‘立’后‘破’,要抓住关键堵点,以点带面,政策先行,带动一批标志性的项目启动‘上马’。同时,我们相信,通过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平原新城一定能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应有的历史职责。"吴萨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卢扬实习记者刘曼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