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尽管房颤对公共卫生构成了重大挑战,但目前关于房颤流行病学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西方国家。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房颤负担的准确性评估对于制定有效的公共卫生策略至关重要。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发表的一篇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亚太地区的房颤患病率数据,揭示该地区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对全球房颤负担的贡献。 研究表明,亚太地区2023年约有8000万房颤患者,远超其他地区,且患病人数可能仍会增加。我国则是亚太地区房颤患病率最高、患者数目最多的国家之一。
研究背景
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总计约48亿人,包括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人口众多的国家。尽管该地区的人口规模较大,但关于房颤的流行病学数据相对匮乏。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曾对房颤的全球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但其中大部分研究数据来自西欧和北美地区。因此,深入了解亚太地区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全面评估全球房颤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本研究由亚太心律学会(APHRS)主持,邀请了各会员地区的代表参加APHRS房颤负担合作项目。研究团队从每个地区获取了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房颤患病率估计数据,优先考虑大型、基于人口和近期数据集,并通过文献搜索其他相关研究进行补充,排除了在高危人群(如既往卒中患者)中评估房颤患病率的研究。
研究结果
研究共采用了来亚太地区17个国家/地区的数据评估房颤流行状况,其中13个来自全国数据集,2个来自地区数据集,其余来自医院或诊所数据集。
数据收集的中位年份为2021年(四分位距2016-2023),估计的患病率基于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数据库2023年数据。
图1 2023年亚太及欧美不同地区房颤病例数和患病率
研究显示,亚太各地区的房颤患病率差异较大,房颤的中位患病率为16.1/1000人(四分位距7.1-23.0)。
房颤患病率最高的5个国家/地区分别为蒙古(54.0/1000人)、孟加拉国(41.0/1000人)、泰国(28.0/1000人)、新加坡(25.7/1000人))和中国(23.0/1000人)。
房颤患病率最低的5个国家/地区分别为菲律宾(2.0/1000人)、巴基斯坦(2.3/1000人)、马来西亚(5.4/1000人)、新西兰(6.2/1000人)和文莱(7.1/1000人)。
当估算的患病率基于2023年人口数据时,房颤绝对患病人数最高的5个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32,757,980例)、印度(22,907,232例)、孟加拉国(6,987,466例)、印度尼西亚(5,774,839例)和泰国(2,008,020例)。总体而言,2023年亚太地区估算的绝对房颤患病人数约为8000万,远超其他地区。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是全球房颤负担的重要甚至主导的贡献者。尽管亚太地区报告的房颤患病率低于西方地区,但由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48亿),该地区的房颤患者绝对数量可能会远远超过其他全球地区的数量。
此外,鉴于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地区正在经历人口转变,人口老龄化,合并多重房颤风险因素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亚太地区的房颤负担可能会比其他地区增长得更快。
研究展望:亚太地区需开展大规模基于人群的研究明确 AF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危险因素等。但地区内社会经济、医疗资源和技术存在差异,可根据地区适用性制定建议,全面研究 AF 流行病学对制定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本研究提供了亚太地区房颤患病率的重要数据,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亚太地区仍需开展大规模基于人群的研究,以明确房颤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率、危险因素、并发症、治疗和医疗资源量化等。
医脉通编译自:Wong, C.X., Tse, H.F., Choi, EK. et al. The burde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Nat Rev Cardiol 21, 841–843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69-024-01091-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