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病逝,文成公主被逼迫殉葬。当这件事情传到唐高宗李治耳中时,李治大发雷霆,立刻派人将文成公主接回大唐,没有想到文成公主宁愿寡居都不愿意回到大唐。

古代的公主的命运从一出生便注定,十几岁便会许配他国,以“和亲”之名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百姓的安宁。

十四岁的文成公主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她只是名宗室女,还是逃不过要远嫁西藏的命运。

彼时的大唐鼓国力强盛,不少小国都向大唐俯首称臣,其中突厥和吐谷浑更是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妻,这下可把吐蕃的松赞干布羡慕的不行。

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皇帝求娶,希望能得一位年纪相仿的公主为妻,唐太宗不舍得将亲生女儿远嫁,加上吐蕃只是个小国,便拒绝了松赞干布。



大唐没把自己放在眼里,隔壁的突厥和吐谷浑更是冷嘲热讽,吐蕃以此为由向大唐发兵,彼时的大唐兵装马强,几次对阵后就将吐蕃打下马。

吐蕃的首领也是十分识时务,愿意献上五千两黄金,以及数目对等的珍宝,只求唐朝皇帝能割爱一位公主。

两国在前线的冲突刚刚停火,加上松赞干布如此有诚意,唐太宗便答应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一道圣旨颁布下,文成公主此生的命运已经注定,她的身上维系着大唐和吐蕃两地的和平和安宁。

年幼的文成公主还未完全理解成亲的真正意义,便盖着红盖头上了花轿,文成公主长达二十架马车的嫁妆中,都是要带到吐蕃的技术和文化。

伴随着文成公主的步伐,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和大量佛经传到了吐蕃,还有琴和长鼓这些乐器也带到了当地。

吐蕃地区的食物匮乏,大多数居民都是以青稞为食,文成公主带去了耕种粮食的各种器具,以及谷物和蔬菜的种子,丰富了西藏地区人民的口粮,

和文成公主一道随行的,还有两千余的能工巧匠,他们有的会讲佛诵经,有的善于耕种土地,还有各种琴师和乐手。



文成公主和当地的居民打成一片,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敬仰。

但十分遗憾的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结婚九年却未能有一子半女,偏偏松赞干布又英年早逝,按照吐蕃旧俗,无子的文成公主要为松赞干布殉葬。

不过文成公主毕竟是大唐尊贵的公主,吐蕃还是将消息传回了大唐,唐高宗听闻此事后愤怒不已,

“大唐的公主岂可为一个小国殉葬,既然夫死,公主理应回到长安”

唐高宗派遣特使,快马加鞭的赶回到了吐蕃,哪知文成公主却不愿意离开。

在吐蕃生活的多年时间里,文成公主已经对这里的土地和人民有了感情,她留在吐蕃能促进大唐和吐蕃的友好交流,是两国和平的纽带。

而文成公主若是回到长安,她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宗室女,加上死过丈夫的身份,也很难再次觅得良人,而留在吐蕃则是民众敬仰的赞普妻子,就算下任赞普继位,文成有大唐公主这一尊贵的身份,也不会受到苛待。

也正是大唐公主的这一身份,文成公主不需要为松赞干布殉葬,并且被吐蕃尊为“赞蒙”,大唐使臣也只能独自返回长安,此后的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三十年,为两地的和平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信息来源:抖音百科——文成公主进藏,唐朝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的和亲事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