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人员对无人机飞行路径进行确认监控。张成毅/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姚朕 张成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陆屋变电所室外主导电回路巡视完毕,主导电回路红外测温25.8℃,无断股散股现象,1#系统线夹螺丝生锈;馈线避雷器引上线温度分布不均。”2月11日上午9时,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钦州供电段钦州变电车间检修人员黄振宇正操控无人机,对茅岭变电所设备进行巡视,并分析着操控显示屏内的数据。今年春运,钦州供电段率先在国铁南宁局引入无人机“智能化程控”巡检技术护航行车安全。
“有了‘智能化程控’巡检技术,牵引变电所亭巡视设备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所内大小17处隐蔽点、130个设备的情况,均通过高清红外热成像摄像头收录下来。”31岁的黄振宇一边指着显示屏上的红外图像,一边介绍。
“智能化程控”巡检技术,即无人机智能化程控定制巡视路线,能实现无人机自动巡航、智能测温拍照技术。变电所内设备在列车行驶通过取流时会发热,通过无人机程控自动飞行,配备的高清红外热成像摄像头和图像传输设备,可以对巡视区域的设备部件进行高精度拍摄和测温,巡检画面实时回传至地面操控平台,接着由变电检修人员对存在的故障隐患现场进行分析,并上报安排天窗点处理。
自纳入“智能化程控”技术巡检设备后,钦州供电段外线变电设备的巡检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设备隐蔽的缺陷通过热成像摄像头变得无所遁形。
春运前,在邕北线大马分区所的一次巡检任务中,无人机“小翼”便已斩获首功。当天巡视时,操作手柄的显示屏上的一抹红引起了黄振宇的注意。随着无人机摄像头不断变焦放大,可以看到一个温度异常现象。
“这是重大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待到春运高负荷时期,可能会造成断线事故!”当即黄振宇便向调度报告,次日凌晨,钦州供电段立即组织应急人员进行处理。
钦州供电段钦州变电车间,负责钦北防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线所有牵引供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每月要对管内有人值守的牵引变电所15座、无人所21座进行50余次外线巡视检查。春运期间,往来列车更加密集,设备运行负荷增加,加强重点时期的设备隐患排查任务更加艰巨。
为确保“智能化程控”巡检技术在春运期间发挥其最大效用,钦州供电段在前期开展了大量调试优化工作。从无人机巡视路径规划,到设定飞行高度、飞行速度、拍照模式等参数后,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打磨与严格测试。此外,操控无人机的人员也必须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和具备变电专业安全等级四级资格,且安排无人机飞行前按规定提前向调度、车站、当地派出所提报飞行计划。
当下,“智能化程控”巡检技术成为变电检修人员的最强“外挂”。以前地面人工通过巡视无法检查到设备顶面、盲区的问题,通过无人机的高空俯拍得到有效解决。“智能化程控”巡检对现场设备隐患故障识别准确率高达99%,尽管如此,也还需要现场人工复查,钦州供电段采用“人工+无人机”双确认模式,让飞驰的动车和新通道班列更加安全通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