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6个方面22条措施,以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为牵引,完善就业促进工作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强化宏观政策协同联动,健全就业影响评估机制,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围绕“四新”“四化”“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等战略布局,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发展就业带动力。培育就业新增长点,大力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组建省内外就业培训联盟,推动区域间就业联动。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化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双认证”,强化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加强技能培训平台建设,全面实施以岗定训,提高技能培训质效,构建以市场化培训为主导、行业企业自主培训为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体系。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实施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完善事业单位招聘当年度高校毕业生政策,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就业服务)站建设,扩大求职能力实训规模。加强特色劳务品牌建设,健全劳务带头人培育机制,稳住省外务工基本盘。实施“返乡创业小老板、返乡技工”工程,推动创业就业从出远门向近家门转变。建立与新就业平台头部企业沟通协调机制,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鼓励优秀退役军人到党的基层组织、城乡社区和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工作,健全生育保障、普惠托育、就业扶持等支持体系,支持妇女就业创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优化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省外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加强省外劳务协作站建设管理,构建一体化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外省黔籍务工人员一件事“异地办”。夯实省内就业服务基础,以县级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中心,健全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强化大数据赋能,优化整合就业培训信息系统,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部门数据共享,主动将政策和服务精准推送给帮扶对象。
提升就业权益保障水平。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健全就业歧视救济制度,引导平台企业及合作企业落实新就业形态指引指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推动用人单位及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动态管理,全面落实就业成本核算抵扣、低保渐退政策。
凝聚就业工作合力。各地要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听取就业工作情况汇报,推动解决重点问题,相关部门要坚持管行业就要管就业,推进本部门本领域重点任务落地。 每年根据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情况,推选一批就业工作先进地区。健全就业统计监测体系,定期分析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鼓励各类媒体讲好就业故事,加强就业政策宣传解读,提高就业政策知晓率。(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