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到处都是中吹,从媒体到机构再到个人,全都“叛变”了,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让整个西方世界集体懵逼,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惊天逆转。

2025年,中国的农历新年才刚刚开始,西方国家就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英国媒体BBC制作了一个纪录片,名叫《中国制造2025》。

在这个纪录片里,没有阴间滤镜,没有断章取义,没有刻意的诋毁抹黑,唯一剩下的只有对中国的称赞和钦佩,他们说中国的无人机统治着全球的天空,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引领着世界的潮流,说中国的Deepseek开启了新的技术革命,他们全方位无死角的称赞中国的创新速度和产业深度,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难以掩饰,仿佛他们不叫英国广播公司,而叫CCTV。







看到这种魔幻的画面,西方网友瞬间沸腾,他们纷纷指责BBC收了钱不按良心办事,甚至有网友极度怀疑BBC已经被中国黑客盗号,现在发的内容根本无法代表他们本来的意志。

正当大家还在讨论BBC到底是收钱了还是被盗号的时候,又一家西方机构选择了公开“跳反”。

这家机构叫德意志银行,是全球著名的研究机构,他们的研究团队公开表示: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突变时刻,2025年,将是中国企业和中国资产崛起的一年。

而且和BBC不同,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他们还特意发了一个研究报告,用详实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我系统地看完了他们的报告,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斯普特尼克时刻。

那什么叫斯普特尼克时刻呢?答案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发射了“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这一历史性的突破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因为这意味着欧美国家在航天科技领域已经开始掉队,这一事件让美国被迫加大在科研和教育领域的投入,从而开启了激烈的太空竞赛。

放在今天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不只是航天领域的事情,而是在工业生产能力、军事科技、AI技术等领域全面的出现了质变,黑科技的不断井喷让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实力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这会导致全球投资和国际格局出现剧烈的变动,如果美国拿不出对等的回应,那中国将会很快成为全球新的领头人。

第二,他们重新审视了中国制造的实力。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中国的制造业是以量取胜,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核心原因,但到了2025年,他们惊讶的发现,中国不仅占据了全球35%的工业产能,在很多高端制造领域,中国竟然也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

比如说我们的电动汽车、半导体、新能源和智能制造,我们能以远低于西方同类产品的成本,做出性能类似甚至更强的技术创新,如果放开自由竞争,西方国家几乎毫无抵抗之力。

最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2025年初,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中国竟然先后拿出了六代机和DeepSeek这两样划时代的产品。



他们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扩张,这种速度将难以抵挡。

而且他们还不是口嗨,而是有数据支持的,根据他们的统计,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拥有全球70%的专利,在5G和6G通信设备领域,差不多也是一样的场景,在整个2023年里,中国一个国家申请的专利数量就占到了全球一半左右,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全方位的包圆全球的高端技术。

如果考虑到中国庞大的教育人口和中国人优异的学术表现,这种趋势将会一直持续,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将不太可能被遏制。



而且德意志银行仿佛知道中国人在想什么似的,针对几个国内最关注的问题,他们也做出了专门的回应。

比如说第三,中国GDP增长放缓的问题。

看到市面上大量出现看衰中国经济潜力的言论,德意志银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中国2024年的GDP增速还有5%,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增速,在日本经济最辉煌的1980年代,当时日本的GDP增速大概只在4%附近,可即便如此,人们依旧认为那段时间是“日本的经济奇迹”。



怎么到了中国身上,5%的增速反而会被认为增长乏力了呢?对于这一点他们感到不可思议,而且他们认为,以中国远超日本的体量,长期维持在4%-5%左右的增速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事情了,因为中国一年的GDP增量就等于一个法国,而法国是五常国家,世界排名第七的经济体。

为了防止杠精去抬杠,他们还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准的判断,他们认为,现在的中国非常像1980年的日本,而不是1989年的日本,二者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因为1989年的日本,产业转型的路子几乎被美国堵死,已经处于经济泡沫破灭的前夕,那时候的日本如果用一天的时辰去进行比喻,那就是已经临近黄昏,再往后就一直都是下坡路。

而1980年的日本则完全不同,那时候日本正在进行产业升级,大量高端产品风靡世界,比如说日本汽车、挖掘机、摄像机、以及录音器等等,都是那个时候席卷全球的。



他们认为现在的中国和1980年的日本非常类似,都是处于经济腾飞的前夜。

而且为了防止杠精进一步抬杠,他们还明确指出,把中国比作1980年的日本,并不意味着中国会走和日本一样的老路,因为在80年代,日本被美国人算计,前后签订了《美日半导体协议》和《广场协议》,直接导致日本产业转型的失败,国家失去了向上攀升的窗口期。

反观中国的情况,则是截然不同的局面,面对美国的制裁和阻止,中国人没有低头认命,反而是卧薪尝胆,独立自研,六代机和Deepseek的出现,已经证明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出现了重大失败,一旦跨过了这个关键的黑暗节点,中国很快就能一飞冲天。

第四,他们还回答了中国的人口问题。

现在很多人认为,生育率的降低会影响中国的经济潜力,但是德意志银行认为,我们要以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在过去那个时代,人口降低或许是影响非常深远的大事,但是这几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爆发,人口减少的弊端将会被智能化给抹平,他们指出,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国拥有全球70%的份额,是毫无争议的巨无霸,一旦中国将人工智能大面积应用于工业领域,中国的产能甚至有可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在积极地推行一带一路政策,会有充足的人口和市场来消化中国的产能。

第五,他们回答了中美贸易摩擦的问题。

相比起国内某些群体的担心,德意志银行反而对中国经济非常自信,他们认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根本就不会影响中国的大局,因为是美国更加依赖中国,而不是中国更加依赖美国,特朗普目前只敢加10%的关税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和之前的预期有很大的距离,这深刻说明特朗普追求的并不是全面和中国脱钩,而是用关税来当作武器,以增加自己后续谈判的筹码,他们认为特朗普在2025年上半年就会尽快和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从而专心把精力放在美国和西半球方面。



你看看,别人德国人都能看出美国人色厉内荏的本质,反而咱们国内一些人却总是不够自信。

我知道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感到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西方国家的媒体和机构全都变成了中吹?其实答案很简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入关之后,自有大儒来为我辨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的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你不用去和外人争论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因为自然会有其他人来为你辩论。

西方之所以进入2025年之后舆论会发生这种惊天逆转,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2024年我们带给他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多了,除了他们提到的六代机和Deepseek之外,整个2024年,根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累计展示了九天无人机、机器狼群、歼35战斗机、歼15T弹射舰载战斗机、歼20s战斗机、虎鲸号大型无人作战艇、无侦10无人机、鸣镝22空天飞行器、玄鸟空天战斗机、四川舰两栖攻击舰、红旗19反导导弹、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彩虹7无人机、055驱逐舰的13、14号舰等军事科技。



同时我们的嫦娥六号还登陆了月之暗面,并以打水漂的方式精准返回了地球。

不仅如此,我们还在2024年10月16日公开宣布,将探索宇宙起源、探寻地外生命,并公布了一个长达25年的宏伟计划。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技术积累很可能已经到了质变的时刻了,一年掏出这么多的黑科技,干出这么多的堪称伟大的事情,哪怕西方人再迟钝也应该清楚,中国的实力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

当他们开始接受这个既定事实的时候,就会集体变成中吹,客观理智的看待我们的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